“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黄陵这座城市的奋斗目标。
回望2024年,黄陵县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书写着民生幸福新图景、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织密保障网
走进黄陵县融救助中心服务大厅,6个服务窗口均可申请办理生活、医疗、教育、就业、住房、司法等救助事项。
“困难群众可以根据需求申请单个或多个救助项目,我们经办人员也会帮助查缺补漏,让困难群众享受‘一站式’服务。”黄陵县融救助中心工作人员张昭介绍说。
2024年6月,黄陵县全面启动了“融救助”机制,整合全县18个部门的45个救助项目,打通各类救助之间的部门壁垒,统筹社会救助资源,系统集成救助项目,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
“有了融救助中心,咱就不用到处问、到处跑,只要提交了申请,工作人员就会上门帮办。”黄陵县桥山街道办道南村的高先生说,看得见、有所“感”的变化让老百姓很舒心。
黄陵县构建起了县、镇、村融救助三级网络体系,县有融救助中心、镇有服务站、村有信息员,融救助工作实现了县域全覆盖。同时,“融救助”信息平台使18个救助职能部门联动办理救助事项,困难群众可通过手机快速了解政策、申请救助、关注进度、查询结果。
县上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团队的社会救助工作新机制,进一步拓宽社会救助工作渠道;定期探访、送医陪护、就业帮扶……从物质救助到精神关怀、能力提升等多维度满足困难群众的需求。
守护“夕阳红”
养老服务,关乎民生,牵动民心。
黄陵县中心敬老院原先因地理位置所限,老人们的活动范围小,影响居住舒适度。为了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黄陵县将中心敬老院建设列为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先后投资1412万元,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扩建改造提升。同年11月,黄陵县中心敬老院46名老人乔迁新居,入住位于阿党镇太贤村新改建的敬老院,享受更优质的供养服务。
“空气新鲜,光线明亮,各类设施一应俱全,住在这里感到很舒服,心情也愉快。”住在黄陵县中心敬老院的沈克云老人直夸新居环境好。
目前,总投资1300万元的店头镇区域敬老院项目已完成敬老院主体大楼和室内装修,全县84所农村互助幸福院、6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施分类管理,55所农村互助幸福院、5所城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进行规范提升,不离乡土、不改乡音、不变乡邻,黄陵县老人享受到了更有质量的养老。
同时,黄陵县还对全县118户60岁以上低保家庭和特殊困难供养散居对象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省市县三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7.4万元。“通过适老化改造,着力解决困难家庭养老后顾之忧,切实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黄陵县民政局干部苏东瑛介绍说。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如今的黄陵,“托起稳稳幸福”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演变为生动现实。
携手暖童心
“妈妈,上次考试我感觉我的科学没有考好。”
“你自己付出了努力就行,在我和你爸心里你是最棒的。”
在隆坊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总校,小学生王鑫怡通过视频向外地务工的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视频通话让亲情跨越千山万水,关爱留守儿童让爱不再孤单。
2024年,黄陵县将“留守儿童关心关爱”项目列为民生实事,坚持家庭尽责、政府主导、全民关爱、标本兼治的原则,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
县民政局与县青少年心理学会、足球协会、围棋协会、武术协会签订购买社会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困境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及兴趣培训服务协议,全力护航儿童多元发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与县妇联携手,“爱心妈妈”结对关爱,让“母爱”的温暖直达每一名留守困境儿童;“点亮微心愿 实现微梦想”关爱活动,一个个实现的“微心愿”,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
关爱行动,不在一时,更在长久。
黄陵县把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作为县委、县政府重要工作内容,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在全县6个镇办设立儿童督导员,配置114名村、社区儿童主任,打通保护与服务儿童“最后一公里”。2024年,黄陵县共为83名留守儿童发放生活补助资金31.04万元,7名孤儿(其中3人为孤儿大学生),发放孤儿生活补助资金14.42万元,孤儿大学生学费2.25万元,39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生活费32.43万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政、民生,事事关乎老百姓。新的一年,黄陵县将接续书写浓墨重彩、厚实沉甸的‘民政答卷’,让民生事业成为黄陵县真切、生动、温暖的印记。”黄陵县民政局局长赵文杰说。

来源:延安日报(记者:姜顺 通讯员:孙婷)


黄陵融媒体中心发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