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广东妇女十四大·奋进的五年

五载奋进,全省妇女事业硕果盈枝;共赴盛会,以饱满的热情阔步向前。为迎接广东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广东省妇女联合会推出“喜迎广东妇女十四大·奋进的五年”专栏,生动展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东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和妇联工作的成效,以及广东妇女拼搏进取、敢为人先的风采,团结引领全省妇女以“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广州“家姐”,将“娘家之爱”遍洒羊城;东莞“楼嫂”,激活基层治理“柔性引擎”;惠州“捡跑+”,引领时代文明新风……在广东,一支支以“姐”“嫂”等亲切称谓命名的巾帼志愿组织如雨后春笋蓬勃而生,以爱心与奉献诠释着家国情怀与个人价值。

一抹“巾帼红”叠加“家国情”,绽放南粤“她”力量。近年来,省妇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秉承“立足社区、面向家庭、扶危济困、守望互助”的宗旨,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制度与工作体系,广泛开展巾帼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推动形成全社会崇尚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风尚。据统计,2024年全省各级妇联线上线下开展巾帼志愿服务活动7万多场次,服务300万人次。


强组织促提升

延伸妇联服务触角

上步搓球、侧身进攻、后退拉球,动作行云流水……在佛山南海凤池社区凤东村文化室,52岁的谢碧云正在教居民打乒乓球,她是红凤乒乓球训练志愿服务队副队长。“自己已经退休了,很喜欢教小孩及居民们打乒乓球,希望可以继续坚持下去,发挥余热,让更多人爱上这项体育运动。”


佛山三水区巾帼志愿服务队

佛山市妇联以“巾帼志愿+队伍”模式壮大服务力量,积极整合人才资源,按家庭教育、纠纷调解、法律咨询、心理调适、爱心帮扶、植绿护绿等不同服务类别,以及返乡女大学生、健身队骨干、“三有”老年妇女、亲子家庭等不同人群,组建各具特色的巾帼志愿服务队。目前,全市共有巾帼志愿者54701名,巾帼志愿服务队947支,近三年服务群众192万人次。

近年来,省妇联立足广东实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巾帼志愿者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广东巾帼志愿者平台建设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各级妇联健全巾帼志愿服务网络、规范巾帼志愿服务管理,全面推进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同时,注重培训赋能、示范激励,培育一批全国和省最美巾帼志愿者及最佳巾帼志愿服务组织、项目、社区,有效推动巾帼志愿服务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广州家姐巾帼志愿服务集市进社区

广州市妇联联动社会团体,广泛吸纳科技、税务、消防等专业人才建立特色巾帼志愿服务队伍,线上线下举办超百场专业志愿者培训,打造“广州家姐”志愿服务品牌,服务范围涵盖扶贫助弱、宣传宣讲、社区治理、维权关爱、发展赋能等领域。中山“雁阵飞”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培育一批家长“领头雁”,组建家长互助微组织,探索家长“受助—自助—再助人”的长效服务机制,至今已培育、吸纳家教公益志愿者超千人,惠及超10万家庭。湛江市妇联选派文艺志愿者深入10个县(市、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服务和培训活动,培育千名巾帼志愿健身舞骨干。完备的管理体系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率,吸引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


为妇女群众提供法律咨询

“我们有更多的能力,就应该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每一名妇女的求助电话,我都会接听。”在曾爱东看来,作为一名律师、妇联执委,发挥专业能力帮助妇女维权是自己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2009年,广东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汕头站)建立后,曾爱东协助汕头市妇联成立法律志愿者团队,并担任维权站常年志愿法律顾问,带领志愿团队参与维权站接访值班,十几年如一日为妇女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代书、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为妇女维权解忧破难。

全省各级妇联充分依托妇联系统阵地载体,凝聚各领域专业人才,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省妇联在广东省三八红旗工作室建设中,明确要求每个工作室必须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伍。珠海市把注册巾帼志愿者作为申报“巾帼文明岗”的基本条件。各地依托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舒心驿站等,打造涵盖法律、心理、调解等专业的志愿团队。巾帼志愿服务正在南粤大地遍地开花,将妇联服务触角延伸至各个领域、千家万户。


树品牌增活力

以“巾帼红”引领“文明风”

东莞市横沥镇碧桂园小区随处都可以看到“邻里好,赛金宝”展示牌。行走在小区里,也经常会看到穿着紫色马甲的女性——她们就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楼嫂”。同在横沥镇,阳光粤港小区的75岁志愿者罗阿姨,也是一位“楼嫂”。老人爱好唱歌,作为“老漂妈妈”合唱队的队长,她时常带领社区的老人们唱红歌,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旋律唱进千家万户。如今,遍布东莞的3.7万名“楼嫂”,已成为服务社区治理的志愿服务骨干队伍。在各级妇联的领导下,她们成立了“楼嫂聊家常”工作室,发挥“楼嫂”对本小区人熟事熟情况熟的优势,以调解邻里、婚姻家庭浅层矛盾为主要内容,在楼盘小区打造家事调解服务阵地,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有效激活了基层社会治理“柔性引擎”。


东莞“楼嫂”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邻里守望,相互扶持。肇庆市妇联围绕“邻”字发力,探索实践邻聚力、邻距离、邻里情“三邻工作法”,以“妇联主导+执委联系+邻里志愿者参与+服务社区家庭”模式,带动社区居民互帮互助,织密巾帼志愿服务网。广州花都“秀全大妈”67支特色小分队,活跃在宣传宣讲、文艺表演、治安巡防、纠纷调解、慰问帮扶等领域,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广大巾帼志愿者来源于基层、扎根于基层,成为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支重要活跃力量。

低门槛、可复制、易推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形式“公益捡跑”,是惠州市妇联激活巾帼志愿新动能,以“小切口”撬动城乡文明“大变化”的有力举措。一个个红马甲跑遍江滨河岸、大街小巷,不仅捡起散落的垃圾,还把社会目光吸引到健康环保、文明生活上来,形成“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带动一座城”的辐射效应。两年多来,惠州捡跑从无到有、成风化俗,从官方主导的“公益捡跑”到如今多元共建的“N+捡跑”,各方参与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成立了惠州捡跑团、惠州捡跑志愿服务总队、惠州捡跑协会等规范化运作团体,开展“捡跑+思想引领”“捡跑+家庭服务”“捡跑+权益保障”“捡跑+执委履职”等系列巾帼志愿服务活动,捡跑的“星星之火”在惠州已成“燎原之势”,让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


深圳龙华区阅读领航人草坪读书会

各地妇联持续探索创新,将巾帼志愿服务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深圳龙华区打造“阅读领航人”巾帼志愿服务品牌,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儿童阅读推广志愿服务体系,倡扬亲子阅读文明风尚。东莞市妇联因地制宜搭建191个“玉兰花开•巾帼家美积分超市”,以积分制活动激励引导全市广大家庭成员参与志愿服务,参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巾帼志愿服务品牌,正通过精准化、常态化的服务在各地劲吹“文明风”。


办实事送温情

点亮困难家庭希望之光

夏日晨曦中,江门台山市北陡镇的街上热闹非凡。衣物派送摊位内摆满了社会各界捐赠的衣物,当地困难群众可以走进摊位免费领取;另一边,歌舞、武术、小品等节目轮番上演,家庭教育咨询、医疗健康义诊、法律咨询等活动也在同时进行……原来,这是江门市巾帼义工联谊会开展的“慈善大篷车”项目活动。项目自2013年启动实施,每年都会“开进”乡镇农村,为当地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单亲特困家庭等开展“五送”活动(送衣、送医、送艺、送教、送法),至今已累计送去1万多件衣服。

自省妇联启动巾帼志愿服务关爱行动以来,各级妇联组织和各地巾帼志愿者纷纷行动,回应关切,为妇女儿童和家庭办实事送温暖。


潮州点亮未来活动

一个新书包、一个儿童篮球、一台生活小家电、一堂艺术课……走访、摸查、征集,巾帼志愿者们为一个个微心愿而奔走。潮州市妇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圆梦微心愿”活动,建立困境儿童、老人微心愿清单,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集体通过上门走访、入户慰问、爱心接力等方式,帮助困境家庭实现微心愿。东莞市圆梦微心愿服务队为房屋年久失修的低保独居残疾妇女们,链接建筑工程公司盖屋顶、设立洗手间、刷内墙等,改善她们的居住环境。湛江遂溪县圆梦艺术志愿服务队实施“让留守儿童圆梦起飞”巾帼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志愿者教师每周将舞蹈、绘画、合唱、朗诵等美育课程送进农村小学,八年间开展服务课程超4000课时,编排各类课程节目100余个。茂名市以“百姓点单、妇联派单、志愿服务队接单、志愿者服务”模式,打造“爱心家庭+留守儿童”“关爱困难妇女儿童”等服务项目。


惠州市红紫荆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服务项目

在各地“巾帼志愿阳光站”,广大巾帼志愿者化身“阳光使者”,多维度为“一老一小”提供服务。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坪镇新村村巾帼志愿阳光站,组织巾帼志愿者走访村中儿童每月至少2次、老人每月至少1次,定制化提供“老人使用手机课堂”、女童保护教育等服务,并联合镇医院成立医疗保障志愿服务小组,为行动不便的孤寡、留守老人定期上门开展体检和送药服务,实现重点人群“户户有人帮、家家有人管”。惠州市红紫荆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深入基层了解长者、儿童、残疾人三类群体的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开展“阳光助老”“阳光护童”“阳光助残”三大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为老人搭建“阳光赋能”平台发挥余热,走进校园、社区优化儿童成长环境,结对帮助残疾人康复就业。

在防汛救灾一线,也少不了那一抹“巾帼红”。面对夏季汛情,梅州、韶关、清远、肇庆等地妇联闻“汛”而动,按照党委、政府要求,组织巾帼志愿者深入一线开展危险地区村民转移、山体滑坡处及山塘安全隐患排查、汛期抢险、淤泥清扫等工作,下沉到村(社区)网格,走访关爱留守困境妇女儿童、孤寡老人、精神障碍患者等弱势群体,在风雨中为群众筑牢“安全堤”。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们的身影。广大巾帼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南粤大地上挥洒汗水、无私奉献,以一抹“巾帼红”引领一城“文明风”,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来源:省妇联宣传部、新快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