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回顾2024年,铜川市上下紧握改革这把“关键钥匙”,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指引,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年度160项改革任务落地开花,在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画卷上,绘就了壮阔的改革新图景。

聚焦经济体制,激活发展引擎

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投资兴业沃土。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一年来,铜川市着眼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和创新创业生态,全面清理市场准入隐性壁垒,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让市场主体能够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政务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一网通办”率超过93%,省内外20个地市实现跨区域通办,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了极大便利。市、区县积极探索,推出200余个特色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场景,让办事流程更加简化、高效。

推动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一年来,铜川市着眼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持续完善铝及铝合金、汽车零部件、新材料、光电子等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全年铜川市汽车装备配套产业链增加值增长62.4%,光电子产业链增长39.2%,铝基新材料产业链增长25%,新型建材及先进陶瓷产业链增长16.9%,产业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铜川成功打造全省最大的铝材加工产业聚集区,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支撑。

扶持民营经济,增强经济发展韧性。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年来,铜川市着眼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实行项目建设“五抓五比”等机制,将民营重点产业项目纳入全市重点项目计划,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推行“金融服务进园区进企业”等政金企对接模式,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全市90%以上许可事项实现零费用办理,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全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的52.9%,成为铜川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一年来,铜川市着眼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以“四讲四比”为实践路径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成功经验。农业数字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市40余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安装物联网设备130余套,建成农业数智综合管理平台,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为农业产业的高效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生态经济协同共进。绿色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底色。一年来,铜川市着眼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聚焦建设美丽铜川,不断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在工业领域和建材、有色行业积极推进碳达峰工作,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美鑫公司、冀东水泥、尧柏水泥3家企业获评省A级能效示范企业,秦瀚陶粒、尧柏水泥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全市空气质量在关中6市区和汾渭平原15市区中位居“双第一”,岔口断面水质优于国考2个类别。

聚焦科教人才,点燃创新引擎

教育改革稳步推进,教育质量显著提升。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一年来,铜川市着眼办全省一流基础教育,全面推进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教育综合改革,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铜川市作为全省唯一市县代表在全省学校思政课建设座谈会上分享经验。实施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与激励办法,激发了普通高中办学活力,全市高考成绩稳步提升,本科上线率较上年提高10%,达到76.53%。耀州区高级职业中学与耀州中学联合开展综合高中班试点,为职普融通探索出了新路径,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选择。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一年来,铜川市着眼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秦创原“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建设,与13个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47家企业与30个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承接科技成果合作项目超50项。获批创建铜川秦创原先进激光与光电集成产业创新聚集区、全省首家省级农高区(印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成陕西省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创新中心,19户企业研发机构获得省级备案。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突破,解决卡脖子难题4项,填补国内行业空白2项,12GW单晶电池项目成为全省电池行业首个废水“零排放、全回用”标杆,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人才建设扎实有力,人才环境持续优化。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支撑和关键要素。一年来,铜川市着眼全面激发人才活力,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推进秦创原铜川“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入选省级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2支。推行“人才+技术”“人才+项目”“人才+专班”等模式,培育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6万余人。优化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提供“线上+线下”的专业化、精准化服务,营造了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在铜川安心创业、实现价值。

聚焦民生领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稳定就业局势,夯实民生之本。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经济脉搏。一年来,铜川市着眼破解“就业难”,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倾心打造“铜川有活儿”线上平台和“一站式创业服务中心”线下平台,为劳务双方提供便捷的服务。“铜川有活儿”平台累计发布就业岗位74766个(次),“一站式创业服务中心”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支持。王益区红旗街道构建和谐劳动关系“1+3+N”工作模式获评全国总工会重点工作创新典型案例,为促进就业、稳定劳动关系提供了有益借鉴。

完善健康服务,守护群众健康。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一年来,铜川市建设一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夯实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基座,全市49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服务能力标准以上,其中4家获得国家推荐标准。不断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托育机构数量从7个增加到34个,托位达到2280个,建成医养结合试点医疗机构21家,探索出多种医养服务模式,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

丰富文化供给,满足精神需求。文化是提升文明程度、丰富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元素。一年来,铜川市着眼建设一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二级馆及以上等级占比提升至50%。建立了6个地方特色文化数据库,拓展了线上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维护公平正义,打造平安铜川。社会的和谐稳定, 离不开公正与公平的守护与践行。一年来,铜川市着眼社会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持续推行“一引四联”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模式和“三进两联一引”多元解纷机制。法院诉前成功调解案件5994件,调解成功分流率同比提升19.45%。加快政法科技智能化建设,数字检察“快递行业无证驾驶行政检察监督诉讼模型”入选2024年度全省检察机关重点应用模型,公安系统自主研发的“网络水军违法线索发现”数据模型被公安部推广。公安机关受立案、刑事案件“两统一”改革,有效提升了案件办理的效率和质量。建成多个“暖心会客厅”和“暖心警务会客角”,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聚焦首创首为,探索改革新路径

试点改革成效显著,打造改革示范样板。积极建设全省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和惠农支付服务点实现镇村全覆盖,创新推出20余种特色信贷产品,打造了普惠金融改革“陕西样本”。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试点项目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坚持以点带面、片区联动、辐射引领、共同提升,着力抓好中医药技术创新、人才培育、服务模式、管理体系和文化建设五大传承创新任务落实落地,取得良好成效,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加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开展全国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市建设,宜君县、印台环保产业园被命名为全省低碳近零碳试点示范县区、园区,冀东水泥万吨线碳强度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小切口”改革惠民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在全市1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施“一次挂号管三天”就诊模式,有效降低了群众就医负担。持续推行“第一村医”派驻制度,已惠及20余万基层群众,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年度典型案例。市县乡村四级建成孙思邈中医堂221个,织密织牢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经验做法在多地市推广。“铜易就业”信息平台精准推送就业信息,累计提供服务近50万次,经验做法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耀州区探索以工代赈“三变一带”新机制,印台区红土镇推行“分诊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新区锦园社区推行“三张清单 四化共治”基层治理模式等,这些创新举措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为全市改革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聚焦党建纪检,营造清朗生态

深化党建制度改革,筑牢基层堡垒。党建引领,是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也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硬支撑。一年来,铜川市着眼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基层党建“六不”问题攻坚行动,夯实了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健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机制,实施“雏雁计划”,从高校返乡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返乡等人员中选育具备一定致富带富、服务群众能力的本土青年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持。

深化纪检监察改革,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的纪律、实的作风、廉的操守是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落地有声、见到实效的基本前提。一年来,铜川市聚焦破解监督办案实践难题,深化组织制度创新,持续完善一体推进“三不腐”制度机制,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健全动态清除、常态惩治工作机制,建立完善腐败预警惩治联动机制和对重点行贿人的联合惩戒机制。统筹各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建立16个协作片区,综合调配力量开展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有效提升了纪检监察工作的效能和震慑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铜川市委对标对表部署了398项具体改革举措,为未来五年制定了详尽的改革“作战图”。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铜川市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在各个领域持续掀起改革热潮,为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铜川新篇章注入磅礴改革力量。

通讯员 梁翔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