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药王孙思邈故里铜川市耀州区,一座承载着千年中医文化精髓的现代化中医院正焕发着时代光彩。
近年来,孙思邈中医院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各级党委的指引和关怀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发展规划、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各项工作,实现党建工作与医疗业务“横到边、纵到底”的有机融合,开启了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现今,孙思邈中医院以“大医精诚”精神为魂,以“守正创新”理念为纲,正逐步走出了一条传统医学现代化发展的特色之路。这里不仅有中医临床50年经验丰富的“袁氏顽疾通治法”第二代传人袁尤素福,更有一群矢志传承中医药瑰宝的杏林传人。
名医坐镇 传承千年岐黄薪火
每周二、四清晨,医院孙思邈中医堂二楼候诊的患者早已排起长队。诊室内,袁尤素福老先生正在为患者把脉问诊。这位集家传、函授、师承于一体的杏林名手,2021年带着毕生珍藏的近万册医学典籍,从山西跨越黄河来到药王故里。如今,他不仅完成了《袁氏华原吟医》与《袁氏华原吟医翼》各30篇的孙思邈学术研究著作,还应邀外出参加各种学术交流。
“袁老的到来为医院注入活态传承的基因。”孙思邈中医院院长杨建忠介绍,医院通过建立名医工作室、开展非遗项目保护,让“袁氏顽疾通治法”等传统诊疗技艺焕发新生。在袁尤素福等多位名老中医的引领下,医院构建起“师承教育+院校教育+继续教育”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近三年培养中医药骨干人才47名。
图为名中医袁尤素福老先生伏案工作
守正创新 打造特色诊疗体系
走进医院制剂中心,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工作人员正在封装新研发的《养胃消痞颗粒》,这种源自药王经方的院内制剂,已帮助多位胃肠疾病患者重获健康。目前,医院已开发3大系列院内制剂、5种养生药茶,形成冬病夏治“三伏贴”等20余项特色疗法。
在重点专科建设方面,医院打造出脾胃病、心脑病等5个省市重点专科,其中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年接诊量突破万人次。通过与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省康复医院、西安交大二附院、陕西中医药大学等机构建立医联体,引进殷克敬等9位国家级名医定期坐诊,构建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诊疗网络。
图为孙思邈中医院一角
智慧赋能 构筑健康服务生态
“现在复诊开药手机就能搞定,真是太方便了!”糖尿病患者王女士通过医院“智慧云诊室”完成在线问诊后感慨道。医院打造的“互联网+中医药”服务平台,已实现线上预约、远程诊疗、中药代煎配送等全流程服务,年服务患者超3万人次。
在康养融合方面,医院建成8000平方米的孙思邈康养中心,创新推出“中医诊疗+康复理疗+健康管理”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其药王治未病中心开发的九种体质辨识系统,已为2.3万居民建立个性化健康档案,真正将“治未病”理念落到实处。
图为孙思邈中医院康养中心
据了解,铜川市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始建于1978年,秉承药王孙思邈“大医精诚”济世利民精神,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康复、养老、科研为一体的公立二级甲等中医院。医院坚守“中医为本、发展专科、品牌立院、追求卓越”的办院宗旨,倾力打造脾胃病、心脑病、糖尿病、康复医学、针灸推拿、药王养生治未病中心等省市重点专科,尤其是医院设立的中医全科门诊、便民门诊、中医特色门诊更为耀眼,它满足了不同层次的群众需求,医院年服务患者超6万人次。
“孙思邈中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较好地实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时刻为广大群众的健康福祉而努力奋斗。这座传承千年的中医殿堂,将继续书写‘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时代答卷,在守护百姓健康的征程上砥砺前行。”杨建忠说。
本报记者 张明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