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11日)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邀请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创新生态环保国际合作、构建生态环境治理新格局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人民网记者:
山东作为外事大省,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全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深化绿色转型国际合作等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林海滨:一直以来,山东发挥外事资源优势,搭建对外交流平台,全力推动山东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扩大绿色发展务实合作,既彰显我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引领者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又拓展山东国际合作空间。
一是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充分用好分布在106个国家的699对友城渠道,全方位参与生态环保国际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环境大会,与联合国环境署、人居署,联合国工发组织建立工作渠道,推介山东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成效,并与上述组织在可持续发展项目合作和优质项目推介宣传等领域达成合作共识。通过与环保国际组织的合作,在国际舞台发出了山东声音,树立了山东生态文明良好形象。
二是建强生态环保国际合作平台。积极搭建生态环保国际合作平台,联合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绿色发展论坛,让中外嘉宾综合、立体、近距离感受美丽山东,推动上合组织国家间在应对气候变化、生态保护等领域深化合作。会同省生态环境厅在第二十九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举办“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发布会”,进一步凝聚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和力量。聚焦“小而美”、精准化,举办日本·山东产业合作交流会,以“智链健康、绿动未来”为主题,聚焦节能环保、医养健康等产业,推动政府对话、产业链接、项目合作,助力中日两国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交流互鉴、合作共赢。
三是持续扩大山东绿色“朋友圈”。统筹安排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总统韦斯利•西米纳参访长岛“零碳岛”,推介山东在清洁能源、环保产业等领域的发展成果。向汤加-中国友好协会、巴林戈郡博客特社区、坦桑尼亚阿鲁沙省300余户家庭捐赠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推动山东清洁能源产品深入非洲社区,提升环保产业国际影响力。协助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与德州市联系对接,推动双方在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项目友好交流合作。今年年初,推动烟台市与格林纳达首都圣乔治在北京签署关于推动零碳岛屿合作谅解备忘录,纳入格林纳达总理米切尔访华成果,双方将推动岛屿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利用合作,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交流,实施海水淡化及资源化利用协作,共同开展绿色低碳旅游,促进岛屿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通过一个个绿色项目,为山东绿色转型发展赢得更多同行者。
下一步,山东将继续用好“外事+生态”工作机制,通过跨域协作、国际交流,全面加强与相关国家地方间在环保产业、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交流,依托国际友城合作发展大会等平台,彰显山东生态治理成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经验、山东做法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答卷。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
刚才听到各位发布人介绍,一直在强调加强和开展国际合作。请问山东目前主要加入了哪些有代表性的环境国际公约?履约情况如何?这对山东生态环保的对外合作工作有哪些影响?
伍其东:目前,山东生态环境部门主要承担两项国际履约工作,下面分别介绍履约情况。
一、《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履约情况。山东在国家“蒙约”履约任务中承载着极为重要的职责。2024年,山东新增备案企业数量约占全国新增备案企业数量的五分之一,备案的行业门类多,涉及物质种类复杂,涵盖了制冷剂、发泡剂、灭火剂等多种受控用途。
为了完成履约任务,山东积极落实各项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举措,一是开展了三期加强地方消耗臭氧层物质(简称ODS)管理淘汰能力建设项目,严格落实生产和使用ODS的建设项目管理要求,从源头把好管控和准入关;二是着重开展了ODS备案管理及全流程管控工作和丰富的履约宣传普及活动,通过监督帮扶与日常宣传的“双轨”策略,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完成备案并按时报送经营活动数据,从而稳步推进履约进程。截至今年1月,山东已有超过500家涉及受控ODS的企业完成了备案工作;三是将ODS管控物质违法违规行为纳入政府有奖举报范畴,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共同营造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当前,山东已全面停止了全氟化碳、哈龙、四氯化碳等五大类ODS受控用途的生产和使用,为国家全面完成履约任务,保护地球臭氧层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履约情况。近年来,山东健全履约管理制度,提前完成履约任务,积极试点示范,截至目前,《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管控的29种类污染物已全面淘汰。
一是完善制度机制。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纳入新污染物治理、全省生态环保规划和美丽山东建设内容,把履约工作作为新污染物治理的重要内容统筹部署。2020年、2024年分别印发新增列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履约实施方案。2023年,建立了15个部门组成的新污染物治理管理工作部门协调机制,建立专家库,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开展联合执法。2024年3月,与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了履约纵向和横向工作合力。
二是提前完成履约任务。坚持省市联动,开展起底式排查和线索动态核查,全面摸清六溴环十二烷等淘汰产能底数;组织专家指导企业科学制定停转产及拆除方案,督促企业按照计划淘汰相关产能,开展精准包保帮扶,同时统筹做好产品替代工作,帮助企业申请全球环境赠款基金,以替代促淘汰,不搞简单化、“一刀切”。经过不懈努力,山东提前3个月完成生产企业淘汰任务,提前2个月完成使用企业淘汰任务。2024年5月17日,山东省作为2个现场发言的省份之一,在斯德哥尔摩公约履约20周年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
三是积极试点示范。在总结履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山东摸索出一套有序、科学、高效推进淘汰类新污染物治理的管理工作机制,被生态环境部列入第一批新污染物治理工作试点,试点建立和完善了部门横向联动机制、省市县三级纵向贯通机制以及淘汰类新污染物全链条治理工作机制,形成了10项试点成果,建立了具有山东特色的淘汰类新污染物治理管理机制。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应运而生。但我们也看到,国际零碳岛建设缺乏全面对标案例和成熟模式借鉴,如何以海岛“小切口”做活生态环保合作“大文章”,亟待深入研究讨论。请问在这方面,山东是否已“破题”?
李金涛:烟台是一座有创新基因的城市。2021年中央海洋强国文件提出,支持烟台开展海岛保护与开发综合试验。山东烟台于2021年提出建设“长岛国际零碳岛”,2023年编制了《长岛国际零碳岛发展规划》,提出“到2035年长岛全域温室气体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并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发布了相关成果。目前,“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成效斐然,实现了车辆全域管控、新能源公交全域运行、清洁供暖全域替代、生活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全域覆盖。获批全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和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特色做法入选《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大黑山岛被认定为我国首个负碳超过2000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海岛,孙家村“近零碳社区”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2024年初,烟台以“长岛国际零碳岛”为载体,提出发起成立“国际零碳岛屿合作组织”,搭建国际对话沟通和交流合作的高能级平台,推动全球岛屿利益相关方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山东省和烟台市构建了省市协同联动机制,组织专门力量推动工作开展,确定了“在建设中争取、在争取中建设,以建设促争取、以争取促建设”的工作思路,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成功举办“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发布会。2024年11月13日,由生态环境部、山东省政府主办,省外办、省生态环境厅、烟台市政府共同承办的“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发布会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成功举办,实现了省市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举办专题边会“零”的突破。会议级别高、视角新、反响强,烟台代表32个共同发起方发布了《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提出加强全球零碳岛屿合作的方向和前景,得到国际组织官员和多国政要的积极响应,受到海内外主流媒体深度报道,引起广泛关注。
二是切实深化与岛屿国家的联系交流。2025年1月13日,在中格两国总理的见证下,烟台与格林纳达首都圣乔治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新型电力系统、科技培训、水资源处理、低碳旅游等方面开展合作。近期,烟台组织有关企业和高校院所,深入研究岛屿国家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合作方案,集中拜会了格林纳达、马尔代夫等5个岛屿国家驻华大使,均表示将积极推进合作。
三是支持和推动企业“走出去”开展合作。一批烟台企业踊跃扬帆零碳岛屿合作新蓝海,南山铝业在印度尼西亚投资7.8亿美元建设绿色低碳工业园区,顿汉布什在马来西亚投资1.8亿美元设立空调公司,东方电子在马尔代夫建设覆盖150个岛屿的智能电网改造项目,这些项目深受岛屿国家欢迎,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为进一步放大办会效应,烟台市将以更大力度建设“长岛国际零碳岛”,积极推动建立“合作组织”,更好助力山东省海洋绿色发展和对外交流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对外交流合作新名片。
(大众新闻记者 姜倩 摄影 李亚平 崔晗 策划 陈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