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医保局的澄清回应,由郑民华等人引起的药品“集采“疑云近日再次掀起涟漪。

春节之前,上海市政协常委、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等 20 位上海市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的提案》。提案指出,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某些集采药的药效不稳定,在临床使用中经常有反映药效不佳的情况,有些往往加大药量也不起效。

郑民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在价格低的情况下,药物质量可能不稳定,出现 “血压不降、麻醉不睡、泻药不泻” 等现象。也正是因为这些话,让外界解读为郑民华是在向药品“集采”表达不满。

郑民华一语激起千层浪,“血压不降、麻醉不睡、泻药不泻” 这样直白且冲击力强的表述,迅速抓住了大众眼球,一时间舆论风暴骤起,各种观点众说纷纭。

支持者称郑民华是药品集采”吹哨人“,是站在为病人负责的角度,体现的是从业者的良心。反对者则怒斥郑民华是利益”代言人“,认为他们是在为”原研药“的利益者发声,因为集采的低价方式,动了原研药的奶酪,并不是真正为患者着想。



面对郑民华等人的质疑,国家医保局联合多部门赴上海多家医院展开调研,其中就包括郑民华所在的上海瑞金医院。2 月 9 日,医保及药监部门给出了全面回应,也列出了详细的调查数据,尤其对“血压不降、麻醉不睡、泻药不泻”等问题,还做了专项的调查。

回应称,仿制药与原研药的一致性评估是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集采是为了进一步优化药品供应体系,降低医疗费用,同时保障药品质量与供应安全。药监部门则通过严格的一致性评价,确保仿制药在活性成分、剂型、给药途径、规格、质量等方面与原研药等效。最新调查显示,集采国产仿制药在质量、疗效及安全性上均符合要求,不存在重大问题。

从这些回应来看,基本上全面否认了郑民华等人所说的问题。回应既出,再一次把郑民华等人推上了风口浪尖。随之而来的,便是对郑民华等人的声讨,此前的质疑者,也进一步坐实了郑民华屁股“坐歪”的推断,他们甚至呼吁要对郑民华进行严肃处理。



当然,那些支持郑民华的人,依然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医保和药监部门的调查,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作为主管部门,他们不可能向自己开刀,所以这个调查是缺乏说服力的。

实际上,作为领域内的资深从业者,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知名度,郑民华心里很清楚自己所言所行可能带来的后果。他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一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也做了大量的临床调查,包括和同行之间的交流,是基于丰富经验与同行交流的智慧结晶。尤其作为专业人员,在业内发声时,往往秉持着高度的严谨性与对事实逻辑的严格要求。

关于集采的讨论,公众视野往往聚焦于郑民华主任一人,误将其视为孤立的声音。其实不然,郑民华只是众多发声者中的一员,他与另外19位上海市政协委员共同在提案中集中表达了对于集采的深切忧虑。包括北京也有委员提出过相同提案。

退一万步讲,即便郑民华个人的见解存在某种程度的局限或偏颇,那么与他共同提出提案的其他19位业内精英呢?他们难道都缺乏理智和专业性吗?

虽然医保局对此予以否认,但郑民华们提出来的建议,无疑是对集采的一种有效预警,能够更好的督促供采两端健康发展。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集采药品争议,尊重每一方的观点和立场。临床医生、医保部门、药监部门以及广大民众,虽然所处的角度不同,但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民众的健康权益 。只有各方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我国医疗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