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叫小玲,今年31岁,年纪轻轻的她,在过去的12年里,竟然经历了脑出血、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三道险关,最终在瑞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的不懈努力下重获新生。

用小玲自己的话说:我这脑血管破破烂烂,像块不可雕琢的朽木,而瑞金医院医生,像个婆婆妈妈的“母亲”,不厌其烦地给我一次次缝缝补补。到后来,我自己都想放弃了,但“母亲”说,别放弃,修补一下还能用。

01

三道险关,怎么过?

故事还是从去年4月说起吧。这是小玲第三次走进瑞金医院,这次是给小玲做脑动脉瘤栓塞手术。但这次不是在瑞金上海总院,而是在位于海南博鳌的瑞金医院海南医院。


通过实时X光影像的引导,医生要将特殊的弹簧圈送入颅内动脉瘤腔内,促使血液凝结,封闭动脉瘤。此时的小玲已经在麻醉剂的作用下沉沉睡去,但在脑海里,前两次的手术像电影一样一幕幕闪现。

时间回到12年前,那是2012年夏天的一个早晨,小玲突然感觉脑袋炸裂般疼痛。家人随即带她在瑞金医院急诊做了头颅CT,确诊是脑出血。进一步检查发现,她的颅内存在两枚动脉瘤,其中一枚是导致脑出血的元凶,而另一枚较小的动脉瘤,尚且稳定,医生建议观察随访即可。

好在手术及时,瑞金神外介入组团队解决了这个“定时炸弹”,也避免了开颅手术。那次手术后,主刀医生林东的名字便被小玲记住了。

但一切并未结束。

八年后的2020年,小玲再次来到瑞金神外做了脑血管造影复查。不曾想到,这次检查又发现了新问题:右侧顶叶脑血管畸形,由大脑前动脉分支供应,引流至上失状窦,随时有出血的风险。小玲心里咯噔一下:这下又要做脑血管畸形栓塞的手术了。


回单位交接完工作,小玲再次入院了。手术那一天,在手术室里,林东拍拍小玲的肩膀,叮嘱她放轻松。出手术室后,迷迷糊糊中,小玲还记得林医生在她耳边说了好几次:“手术很成功,现在是正常人了!”

自从2020年动静脉畸形栓塞后,小玲又去做了伽马刀治疗,之后一直在功能神经外科做定期复查。

02

新的情况

直至2024年4月,小玲再次来到瑞金神经外科,准备做脑血管造影评估动静脉畸形闭合情况、动脉瘤的最新状况。

多年未见,小玲推开林东医生诊室的门,就被他一下认了出来!一声“小玲”,让小玲感动不已。林东医生每天接触那么多病人,过去这么多年,林医生竟然能马上叫出自己的名字,能被人记住是件很幸福的事。小玲顿时如沐春风,心里暖洋洋的。

这次复查发现,小玲的动脉瘤问题终于到了必须处理的时候,而且是宽颈的那种,这就像是血管上有一个大而开口宽的气球,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气球”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薄,随时可能爆裂。

支架辅助弹簧圈无疑是最佳的治疗方式,正巧瑞金医院海南分院正在开展相关临床研究,小玲决心试一试,幸运的是,她也符合入组条件。小玲觉得自己太幸运了,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她可以在博鳌乐城先行区使用上国内尚未获批上市的pEGASUS 颅内支架。

03

第二天,下床走路了

这次在博鳌给小玲做手术的,依然是林东带领的专业团队。林东说,小玲的脑动脉瘤很凶险,动脉瘤一旦破裂会导致突发性的严重脑出血,可能瞬间危及生命。


手术当天,在瑞金医院海南分院,由经验丰富的林东主任带领的专业团队为小玲实施了手术。上午9点,手术开始,导管被稳稳送入。接下来,医生们利用这根导管,先放置了小网状金属架——pEGASUS颅内支架,它就像是给这个宽颈的“气球”安装了一道坚固的围栏,防止后续置入的弹簧圈滑出。随后,医生向动脉瘤内部置入了多个微小的弹簧圈,填满“气球”,促使血液凝固。

手术很成功,第二天,小玲就能下床走路了。事实上,在来海南分院之前,小玲心里也在打鼓,但经过这次手术,她想告诉大家,虽然在分院做手术,但医疗水平却一点不打折扣,还是总院的水平。

2024年11月,小玲回到了总院做复查,复查结果令人满意,动脉瘤栓塞术后改变,动脉瘤未见显影,载瘤动脉通畅,Raymond I级,康复了!

十二年间,小玲在瑞金神外做了三次手术,她说,老天为我设置了三道险关,多亏瑞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次次为我保驾护航,我才能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安稳度过难关,遇到你们是我最大的幸运!

她在写给林东医生团队的感谢信中说:脑血管破破烂烂,有瑞金帮我缝缝补补。妙手回春去病痛,仁心仁术了烦“脑”,瑞金神外医生是神经方面的专科医生,是我心中的神仙医生!

门诊时间

瑞金医院总院专家门诊时间:

林 东 副主任医师:周二上午

胡锦清 副主任医师:周三下午

朱 军 副主任医师:周二上午、周三下午

瑞金医院海南分院神经外科门诊时间:

倪泓阳 主治医师:周二上午、周三全天、周四上午

文、编:东东

往期精选内容:

国家最高荣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振义院士获“共和国勋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