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光石法学苑
“五院”作为中国法学教育的金字招牌,在其威严的名号之下,却有着稀奇古怪的诨号——长宁区瓜果副食公司、壮志路街道辩论队、昌平法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这些另类称谓到底从何而来?请一起走进“五院”江湖称号背后的故事。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昌平法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军都山政法干校
昌平法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军都山政法干校这两个诨名实际上是指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
众所周知,中国政法大学地处昌平区CBD,在地铁通到昌平之前,886路公交车是法大学子进城的唯一途径。作为中国法学最高学府的中国政法大学,居然坐落在昌平一隅,戏称一声昌平法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也不为过。
中国政法大学地理位置
另一个诨名中的“军都山”也完美展示了法大昌平校区的地理位置。军都山西起关沟、东到昌平、延庆、怀柔、密云等区域,北接冀北中部山地,南临北京小平原。从法大校园中也能够看到远处的山脉,山脉清晰与否便成为法大学子判断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准之一。
不只是“军都山政法干校”这个诨名,中国政法大学在很多地方也展现了“军都山”这一特色。比如昌平校区中的综合服务楼叫做“军都服务楼”,校园一卡通的背面也印有军都山字样,就连毕业歌中也少不了军都山的出场。
军都服务楼掠影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长宁区瓜果副食公司、华东疗养院
华东政法大学有两个校区,分别位于上海松江区与长宁区。“长宁区瓜果副食公司”是指华政长宁校区,这一绰号的由来还有着一段历史故事。
1972年,经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决定,华东政法学院(即今日的华东政法大学)被第二次撤消,师资队伍再次解体,大部分流向复旦大学。华政的校舍则先后被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分校、上海市卫生学校、普陀区卫生学校、果品公司、蔬菜公司、水文站、水上派出所等八个单位瓜分。
1979年3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恢复华东政法学院的通知》,也在市政府的关怀下,陆续收回部分校舍。但原校址内还有各种瓜果副食公司,华政学子们也因此想出“长宁区瓜果副食公司”这个诨号。
除了“长宁区瓜果副食公司”,华东政法大学还有“华东疗养院”之称,华政同学们常自嘲“平时疗养院,考前疯人院”。之所以称之为疗养院,一是因为华东政法大学的校园风景优美,比起学校,不如说更像景区;二则是因为华政校风自由,基本不会有布置作业的情况,据说华政的暑假有80天、寒假有40天,可以说是相当养人了。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壮志路街道辩论队
西南政法大学共有渝北、沙坪坝两个校区,而“壮志路街道辩论队”是指西政位于壮志路的沙坪坝校区。
之所以有“街道辩论队”之称,还要从西南政法大学的辩论文化说起。西南政法大学第二任院长胡光曾诙谐地把学校培养政法人才的能力总结为“三子”——脑瓜子、嘴巴子和笔杆子,而论辩活动无疑是达成这个目标的最佳途径。论辩文化已经融入到西政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西政辩论也因在各项高级别辩论赛中率获佳绩而闻名,成为西政的办学特色之一。
从2000年重庆市校园之春大学生辩论赛上,西政获得本校辩论史上的第一个冠军,到2019年西政问鼎第九届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总冠军,西南政法大学在辩论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种“论辩文化”不仅体现在西政的辩论赛成绩上,更是深入西政学子的生活中,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自证逻辑、自纠谬误,无论是老师之间、师生之间都会进行辩论,用行动证明“真理越辩越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茶山刘女子财法事务所、538终点站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共有两个校区——首义校区与南湖校区,“茶山刘女子财法事务所”、“538终点站大学”这两个爱称均指南湖校区。
坐上538路,一直坐到终点站“南湖大道茶山刘”,就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茶山刘和东山头两站分别对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两个校门,北门的茶山刘站公交车更多,也是中南财学生最常光顾的车站。
据说中南财的北门曾有一片小山村,有个姓刘的老爷爷曾在此种植茶叶,这个地方因此得名“茶山刘”。歌手“房东与猫”作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的校友,曾创作了一首《下一站茶山刘》,词间满满包含着对中南财的留念。
西北政法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
延安讲武堂西安分堂
“延安讲武堂西安分堂”这一绰号来自西北政法大学的办校历史。西北政法大学源于中国共产党1937年创办的陕北公学和1941年的延安大学。1941年9月,陕北公学与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故此西北政法大学的学生现称自己为延安讲武堂西安分堂。
西北政法大学掠影
西法大的历史故事还不止于这个绰号。坐落于十三朝古都,西安的高校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西安的各个高校不挖出个把古墓来,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西安的学校”。西北政法大学也挖到了自己的祖师爷张汤——一位西汉时期官员、酷吏——的墓,算得上五院四系中的“古墓派”了。
“五院”的这些江湖称号,不只是本校学子的“自黑”,更承载着属于他们的共同回忆——壮志路旁的绿树、军都山下的风、538路沿途的风景……每当提起这些名称,都会换来法学生们的会心一笑。
你的学校有着怎样的“江湖称号”呢?你对这些名称又有着什么看法?
法宝新AI系列产品
智能写作
智能问答
模拟法庭
法宝来合同
法宝合规
责任编辑 | 吴晓婧
审核人员 | 张文硕
本文声明 | 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和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