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11日讯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刻’不容缓”课题组于2025年1月12日至1月23日赴山东省青州市、泰安市、聊城市、济宁市、济南市开展调研,探寻山东省古代石刻保存、保护和发掘的成就和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建议。

青州石馆藏万象,驼山石窟溯千年

1月12日,课题组来到青州市博物馆和驼山风景区进行调研。在青州市博物馆,副馆长杨老师向调研组介绍了博物馆的大概情况,随后藏品部王老师、付老师围绕着展厅展出藏品的价值、展厅设计、馆内古代石刻保护法律依据、修复情况、人员问题等分别对石刻艺术展厅、龙兴寺艺术展厅为课题组作了详细介绍。


在驼山风景区内,课题组在指导老师葛老师的引导讲解下对驼山石窟、摩崖石刻保存、保护现状进行调研,并对其损坏程度、受保护情况和游客参观情况进行讨论。


青州之行,课题组收获颇丰。青州市博物馆在古代石刻保护技术和展示方式上的创新,具有很强的推广性,为其他地区文保单位的石刻保护提供了借鉴;其专业技术人员、讲解人员与资金不足等制约性问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为探讨全国文保单位的共性制约问题提供借鉴。

泰岱石碣载天书,庙阙碑林证岁华

岱庙,旧称“东岳庙”,又叫泰庙,主祀“东岳泰山之神”,是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告祭时居住和举行大典的地方。岱庙亦是泰山文物最集中的地方,是山东地区古代石刻保存、保护研究至关重要的一环。


了对岱庙古代石刻保存、保护现状有一个更好的了解,课题组成员来到泰安市泰山文物保护中心、岱庙景区管理所,采访岱庙负责文物保护的工作人员有关景区内古代石刻及保护、宣传等方面的问题。

经过调研,课题组认识到在古代石刻保护中,不能只注重石刻本体保护修复,古代石刻的预防性保护的加强也需要得到更多地关注,这对巩固、完善古代石刻保护体系意义深远。

漕河石刻铭帆影,运河遗风代代传

1月14日,课题组抵达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并相继走访了聊城铁塔与山陕会馆。通过调研,课题组认识到数字化保护在古代石刻保护保存开发方面的积极作用,为石刻保护的科技赋能提供了思路。


但同时,课题组也意识到:资金不足、人才短缺是古代石刻保护取得新进步主要的制约因素。古代石刻保护、发掘工作需要实现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执行的全面优化,以确保保护工作真正落地,推动石刻文化传承。

阙里石表映千秋,贞石不泯儒道兴

1月16日,课题组兵分两路前往济宁进行调研。在汉魏碑刻陈列馆,沈老师带领大家参观了自汉代至宋代的石碑及明清的墓志铭,并介绍了陈列馆石刻层级与保护情况。同天,课题组调研成员在曲阜三孔了解到,孔庙碑林中的石刻保护状况相对完好,大多数石刻都有碑帽保护,还有部分石刻有栅栏格挡,禁止游人触摸。此外,重要的古代石刻都配上了录文,有效解决了石刻文献晦涩难懂、游客难以理解的问题,增强了石刻的可浏览性。


经过两天的实地调研,课题组成员更好地了解到了济宁地区古代石刻保护现状,总结了阻碍石刻保护发展的现实因素。古代石刻保护要注重整体规划和长期投入,合理整合资源,平衡不同区域的保护力度,从而实现石刻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济南石迹枕济渎,齐鲁文脉汇泉城

1月19日至1月24日,课题组调到达济南市博物、千佛山、佛惠山、济南市长清区东仓村、济北王墓、孝堂山、神山、五眼井村、马山、五峰山、山东省博物馆、济南府学文庙、崇孝苑等地进行了调研。


此次调研,课题组既收获了可借鉴参考的古代石刻保护、宣传经验,也深刻认识到不同层级机构在保护理念和执行能力上的差距,为反思、总结古代石刻的保护、发掘工作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奠定了丰富可信的资料。

其一,基层石刻宣传和保护的短板凸显了提升公众参与度和加强保护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课题组在后续研究中,将重点关注如何缩小差距,推动整体保护水平提升。其二,追求古代石刻价值的发挥需要充分加强网络宣传的力量,课题组调研中发现部分博物馆公众号中与古代石刻相关的内容极为有限,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力量以实现古代石刻文化价值宣传效果的优化。其三,通过对于田野乡间古代石刻保存情况的调研,课题组深刻见证了在野外保护的石刻面临何等保护困境:资金不足、基层重视力度不足、居民石刻保护意识淡薄。这些问题彰显了基层野外石刻保护的制约性因素,也为进一步了解古代石刻野外保存现状基层保护成效提供了重要材料。


经过为期半月的实地调研,课题组对于山东省古代石刻保存、保护现状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对于古代石刻存续危机和石刻保护之“刻”不容缓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课题组针对古代石刻的保护、发掘存在的人员不足、宣传效度低等问题,结合山东省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等十余处文物保护单位的实际调研,提出了增添碑刻帽檐、增强古代石刻介绍故事化等具有针对性强、可实施性高的建议,并得到了多位专家的支持和多家文物保护单位的认可。

古代石刻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古代石刻的保护、发掘工作其利润泽千秋、其行“刻”不容缓。让我们给予古代石刻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尝试透过石刻厚重坚实的质地,品味蕴含其中的生动韵味,守护传承千年的中华文脉。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通讯员 李然 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