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



陕西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犹如一座座连接古今的桥梁,引领着游人去探寻被岁月尘封的曾经和过往。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一座“非著名”博物馆,它地四线城市,却是个国家一级博物馆,还藏着曹操唯一的传世墨宝,非常值得一去。



这里就是——汉中市博物馆



虽然按照现在的城市线级划分标准,汉中只是个四线城市,但放眼中国历史,谁也无法忽略它。

汉中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汉高祖刘邦就是从这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然后问鼎天下、开创汉王朝的。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保存着诸多人文古迹。其中,汉中市博物馆便是最值得打卡的地方之一。



这座修建在“古汉台”遗址之上的博物馆,馆址本身就是一大看点。“古汉台”曾是汉高祖刘邦的汉中王府,从宋朝至民国时期,这里也一直是汉中府署所在地,直到1958年,成为汉中市博物馆馆址。



馆内环境清幽,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走进博物馆,拾阶而上,迎面看见的第一座建筑便是望江楼。这里曾是古汉台制高点,古时,站在望江楼上可以远眺汉江风光。那时汉江水量充沛,往来江上渡口帆船点点,如诗如画,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前来观赏。不过现在登上望江楼已经看不见汉江了,原因无它,城市的高楼大厦太多,遮挡住了。

望江楼上有一副楹联:“汉水东流几千里,秦云北望第一楼”,就描绘了这里当年之美景。总之,游览其中,真有种不是在逛博物馆,反倒游览古典园林的感觉。



如今的汉中市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达到12000余件,浓缩了这座城市的千年历史。不过,其中最重要的是最后一进院落“汉台碑林”的两大展厅,其内便珍藏着曹操唯一的传世真迹。



“褒斜古栈道陈列室”展示了秦蜀古道的悠久历史。汉中因境内有七条古栈道,被誉为“栈道之乡”。大家可以先来这个展室了解一下褒斜栈道的历史,然后再去对面的“石门十三品陈列室”细细参观。



褒斜栈道全程235公里,北起关中平原宝鸡眉县的斜谷口、南至汉中平原以北的褒谷口,因取道褒水、斜水而得名。

因开通时间最早、修建规模最大、使用时间最长,褒斜道号为“蜀道之冠”。在这条道上,古人凿通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穿山交通隧道——石门。



“石门”开通之后,形成了摩崖石刻大观,总数达178种。这些摩崖石刻,上自汉魏,下至明清,特别是其中的十三方石刻,是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被称为“石门十三品”。

1967年,因为修建石门水库,为了保护文物,“石门十三品”被整体凿下移存至汉中博物馆内。



这些摩崖石刻无论从历史、书法或艺术的角度,都极具价值。例如中国隶书史上最顶级的作品《石门颂》、中国魏碑顶级作品《石门铭》,以及传说曹操唯一传世真迹《衮雪》等等。



《衮雪》这块石刻原本在石门隧道以南的褒河激流中,因为旁边有“魏王”两个字,被认为是曹操之作。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相传曹操到此,见褒水浪花飞溅,如飞雪翻滚而挥毫书之。为啥“滚”字没水呢?因为四周皆是激流,刻意少写了三点水。

不过,后来也有学者认为,从书法特点判断,《衮雪》有可能是南宋人写的,而托名魏王的。



但无论如何,这“石门十三品”都是中国书史上巅峰之作,有机会,到汉中市博物馆去看看这些汉魏摩崖石刻的真迹吧。

最后说一些旅游实用信息,想来的朋友可以参考:

坐标:汉中市汉台区东大街26号

门票:免费

其他:周一闭馆,到了博物馆预约进入即可。

想了解更多冷门、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关注“小渔的行旅日记”。和小渔一起发现世界更多美景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