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杨成武在当地组织乡绅捐款,当场的土地主们都装聋作哑等当地的“大土豪”表态。
在现场鸦雀无声的状态下,这位“土豪”伸出五个手指头,令在场的人大吃一惊。
随后,这位大财主说的一句话,又让现场的人听得一愣又一愣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1936年平型关大捷后聂荣臻带领着八路军115师留下的部分将士和干部,开创敌后第一个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此时敌我双方实力还比较悬殊,八路军还是主要以游击战为主,虽然队伍不大但还是趁机狠狠地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随后,军民合作下八路军将日军打的连连败退,队伍的扩充从不到两千人成为一支七千人的队伍。
杨成武看到自己的队伍扩大起来,领导也是给他升级成为师长,手下管理有3个团,还有无数个的游击队和县大队。
八路军募捐
杨成武一看这队伍是扩大了,但物资紧缺却成为摆在眼前的一个难题。
当时的环境十分困难,领导这么多人每天的温饱都是个不小的问题,他想到一个解决的方法募捐。
他把募捐的对象放到当地的土豪乡绅身上,因为当地的老百姓连吃饭都成问题,虽然打心底想为八路军出这份力,但心有余力而不足。
杨成武也是穷苦人出身,自然不会这样剥削无辜的老百姓,他把目光对准那些腰缠万贯的地主。
他于是给当地好几个县城有名的财主发了请帖,希望他们能聚一聚大家伙商量下这次捐钱的事情。
地主们收到请帖心里直犯嘀咕,但依旧不情不愿的参加这次募捐会。
“这就是鸿门宴啊”,其他几个大地主聚在一起讨论此事,明知道这个聚会是有目的。
但毕竟这是人家盛情邀请的,地主们摇摇头无奈的决定还是去一下。
这些地主都是老奸巨猾,杨成武想从他们的口袋里掏钱简直比登天还难,现场每个人都给有八百个心眼。
杨成武看到这些地主们的到来,“先礼后兵”这招他可是高手,摆了一桌的饭菜让大家吃一顿好的,缓和现场的气氛。
不过这个话绕来绕去,就是绕不开捐钱的事情,地主们一听这个事顿时鸦雀无声。
哪个特殊的年代,兵荒马乱的有钱就是有保证,更何况局势十分的不稳定,地主们守着这点钱都是十分的心疼。
随后,一帮人开始在中间搅混水,这帮人绕来绕去都说自己没有钱,这帮人都非常的聪明。
他们一言我一语,现场安静后都等着一个人表态,他就是涞源县大财主——王莆。
杨成武试探的口吻道:“你愿意为抗日捐款吗”?
他心里想着今天到场的这些地主都是十分滑头,要想从他们口袋里掏钱简直比登天还难,如果软的不行就要来硬的。
王莆穿着一件破旧的棉袄,头上戴着一顶破帽子,在人群中根本不显眼。
如果不是他坐在那里,恐怕大家还真的不相信,可就这样一个很普通的人在这里是最有声望的。
出手阔绰的土豪
这次给八路军捐钱这件事上,其他地主们都在看他是如何表态的。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如果王莆不想出钱,其他人自然有样学样,最重要的是捐钱的事情上其他人无论如何都不能超过他。
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坐在人群中的王莆嘴上叼着烟袋,在你一言我一语中,默默地伸出5个手指。
大伙看到这个情况后,纷纷不做声王莆表态可这个“五”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五十,还是五百”
“五万大洋”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让在场的人感到震惊。
要知道王莆在当地是有名的“抠门”,这次居然能够出这么一大笔钱,其他人都觉得他是不是脑子出现问题了。
这次能在战乱的时候,他能一次性的拿出五万大洋实属不易,这也把其他的土财主吓得不轻。
杨成武对此也感到十分的惊讶,忍不住打心里对他佩服,因为在之前他对于当地的地主还是持有偏见,认为他们都是自私自利的人。
王莆为了支持抗战,居然从一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变成如此的慷慨,就可以看出他对抗战是有多支持。
不仅如此,王莆还表示如果这些钱不够的话,自己还可以继续捐。
杨成武万万没想到这五万元已经超过自己的预期,他也并没有继续让捐更多的。
王莆捐出五万大洋外,其他的财主纷纷捐钱捐物,纷纷为抗日做出自己的贡献。
经过他的发动杨成武这次获得不少的钱,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出不少的力量。
后来杨成武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专门提过王莆:说他是自己的金库,感觉从他口袋里总能源源不断的掏出钱。
杨成武获得这笔钱后,很快组建起一支兵强马壮的部队,很快将日军占领的县城一个个收回。
王莆捐了钱之后,之后还加入“抗日救国会”,为抗日事业是又出钱又出力。
杨成武在他的支持下,后勤粮草充足,部队上人多武器也先进在战场上也是所向披靡,在战场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中国抗日的军队面对外来侵略,在中国老百姓的支持下打跑那些侵略者,正因为他们的付出才有今天的新中国。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