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期的睡眠问题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与该年龄段青少年课业压力大、上课时间长等客观因素有很大关系。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认知发展、学业表现,产生更多的行为问题(如抽烟、饮酒等),甚至抑郁、焦虑、非自杀性自伤、自杀等。因此,青少年失眠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中医治疗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失眠的描述,称之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等,在《难经》中称为“不寐”。中医认为,感受外邪、七情所伤、思虑劳倦过度、暴受惊恐,还有先天禀赋不足、房劳过度、久病或年迈体弱,均可导致不寐。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神不安舍,是本病主要病机。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气血旺盛,常因情志不舒、饮食不节、劳逸失衡而导致脏腑功能紊乱,影响心神安宁而出现失眠。

如遇到失眠困扰,应首先咨询专业中医师,根据不同证型使用中药汤剂、中成药,以及中医适宜技术(如针刺、拔罐、刮痧、按摩等)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运用以下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和预防保健。

传统功法

中国传统功法(如五禽戏、八段锦、六字诀等),可以帮助机体放松精神调整呼吸,让身体放松下来,对睡眠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其中六字吐纳养生诀,相传为老子所作,后被历代道家、医家所运用,又称祛病延年六字诀、六字真言等,简称为六字诀,是一种以呼气为主的养生法。主要方法为:排除杂念,定神入静,鼻吸口呼,按五行相生顺序呼气吐音念诀“嘘(肝木)——呵(心火)——呼(脾土)——呬(音戏,肺金)——吹(肾水)——嘻(胆、三焦)”,每个字念6次,共36次为1遍。呼和吸时间相等,是平补平泻的效果;治疗五脏实热时,应呼长吸短;虚证慎用。吐字出音为泻法,可有祛邪之功;吐字不出音为补法,有补益之效。

饮食保健

一些来源于食物且性质偏性不大的药物,具有“药食同源”的特性,可以制作为药膳,对于轻度失眠起到治疗效果,也可以作为中重度失眠的辅助治疗方法。下面介绍青少年失眠常见证型和对应的药膳。

肝火扰心证

主要表现为急躁易怒、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疏肝泻火,清心安神。

复方玫瑰花茶

材料:菊花6克,玫瑰花6克,莲子心6克,冰糖适量。

做法:开水冲泡,加冰糖适量调味。

痰热扰心证

主要表现为失眠心烦、多梦易醒、胸闷痰多、脘痞纳呆、口苦、头重目眩,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化痰清热安神。

竹茹汤

材料:竹茹15克。

做法:竹茹加水适量,煎汤。

胃气失和证

此型失眠多发生在饮食之后,伴脘腹痞闷、食滞不化、嗳腐吞酸、大便臭秽、食少纳呆,舌红苔厚腻,脉弦或滑数。治宜和胃降逆。

焦三仙茶

材料:焦神曲12克,焦麦芽15克,焦山楂15克,炒莱菔子15克,陈皮9克。

做法:各药共煎,煮沸后去渣。

心脾两虚证

主要表现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伴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治宜补益心脾。

茯苓龙眼粥

材料:茯苓30克,龙眼肉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粳米洗净,放入砂锅,加适量水,再放入龙眼肉、茯苓共煮成粥,加入冰糖调味。

心胆气虚证

主要表现为心烦不寐、多梦易醒、胆怯心悸、触事易惊,伴有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治宜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小麦百合生地汤

材料:小麦30克,百合15克,生地15克,生龙齿15克,白芍12克,酸枣仁10克,山药15克。

做法:小麦布包,与余药共煎,去渣。

心阴不足证

主要表现为心悸、悲伤欲哭、心烦意乱、呵欠频作、睡眠不安、精神恍惚,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心安神,润燥缓急。

甘麦大枣汤

材料:甘草6克,淮小麦30克,大枣6枚。

做法:将淮小麦、甘草、大枣洗净放入锅中,加入约800毫升清水,煮沸后,用小火慢慢熬煮至约400毫升。

穴位按摩

可按揉百会穴、印堂穴、合谷穴、太冲穴等。其中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归属督脉,意为百脉于此交会,可主百病。用手掌进行按摩,每次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

印堂穴在额部,两眉头中间,属于经外奇穴,有明目通鼻、宁心安神的作用。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腹点按。

合谷穴,别名虎口,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除了具有治疗牙痛的功效外,也有良好的镇静安神功效。可按摩或搓揉该穴,以有酸胀感为佳。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是肝经的原穴。肝火上炎导致失眠时,可按摩此穴。力度以有微痛感为宜,循序渐进,切忌用力过大而导致皮下瘀血,通常点按4~5分钟即可。

药枕疗法

药枕疗法也需要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补虚泻实,以达到阴平阳秘的效果。

肝火扰心证用夏枯草、决明子、野菊花、夜交藤、合欢花、玫瑰花各100克。痰热扰心证用竹茹、石菖蒲、制胆星、茯神、半夏、北秫米各100克,珍珠母300克(打碎)。心脾两虚证用黄芪、当归、茯神、远志、艾叶、酸枣仁各100克。

以上各药翻晒、烘干并研为粗末,混匀后用纱布包裹缝好,装入枕芯即可。制成圆形、长方形等使用者感觉舒服的款式,枕高宜控制在7~12厘米。

西医治疗

考虑到药物的耐受性、依赖性和其他不良反应,西医学并不主张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而是首选认知行为疗法,包括睡眠时间限制疗法、刺激控制疗法、认知治疗、放松疗法和睡眠卫生教育,旨在改变对睡眠的想法、信念、态度,以精确改变可观察到的行为。

物理治疗也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光照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等。

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少年认知、情感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建立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父母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利于促进所有家庭成员的睡眠卫生习惯的养成,为良好的睡眠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除此以外,运动、音乐、睡前温水足浴和身心干预等方式也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日常注意事项

熬夜后白日补觉不可取

有些人认为,晚上不睡,白天补觉就行了,其实并不是这样。中医强调阴阳顺接的重要性,因此非常注重“子午觉”,子时即23时至次日1时,此时熟睡不但可以使阴阳正常实现交替,同时也有助于肝胆正常发挥作用,实现代谢和修复。若青少年长期熬夜,则透支肾精不利于生长发育,而且若丑时(凌晨1~3时)机体未处于熟睡状态,不但肝脏清除毒素的功能不能实现,肝藏血也无法进行,易出现血虚肝旺的状态,可见晨起头昏头胀、心烦急躁、情绪不稳、眼目干涩等。长此以往,不仅打乱生物钟,还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调整心态

青春期是情绪波动较大的时期,此时期青少年常因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导致情绪不稳,产生失眠问题。中医重视情志致病,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均会对机体产生影响。因此,应学会释放压力、保持心态平和,有利于促进睡眠、保持身心健康。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暴饮暴食,摄入刺激性食物(咖啡、浓茶、功能饮料等)均会影响睡眠。应规律三餐,尤其控制晚餐时间和摄入量。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睡前饱食或进食刺激性食物会对睡眠造成不利影响。建议晚餐可适度提前,给胃肠消化留下足够的时间。此外,晚餐后机体能量消耗远低于白日,因此应控制摄入量,并食用清淡好消化的食物。

适度运动

青少年气血旺盛、精力充沛,白天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达到行气活血、愉悦身心、放松心情的作用,对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有很大帮助。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投稿地址:fcjsx04@163.com

编辑审核: 肥城市卫生健康宣教中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