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信网 责编:孙宝震 2025-02-11 16:37:21

幸福在哪里?在普通人柴米油盐的日常里,在一个个小区、一栋栋楼院的家长里短里,在鲜活、生动的基层里。那里,有其乐融融的烟火气,有细微却可见可触可感的获得,有氤氲、生长的美好与幸福。

基层治理的推动,幸福家园的建设,离不开“三基”工程即“强基层基础 到基层领干 为基层赋能”的推进与深化。

2月6日,正月初九,青岛市市南区举行动员部署会,深化“三基”工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提升基层服务效能,推动形成党的领导有力、治理精准有序、暖心服务有感、邻里和睦有爱的“四有”小区(楼院),进一步将基层治理触角向非公企业、产业链条、楼宇商圈等新兴领域延伸,共同绘就一幅共建共享“幸福家园”的美好画卷。

以“新”为笔,描绘基层治理新画卷

坚持创新引领,不断探索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新方法,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在深化“三基”工程的实践中,市南区在“新”字上狠下功夫。

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市南区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重点,创新组织建设,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一方面,加强街道党工委的统筹领导能力,推动“五权下放”落实落地,让街道党工委能够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发展、抓服务,同时深化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进一步扩大党组织联建共建“朋友圈”,广泛凝聚各类资源和力量。另一方面,优化小区(楼院)组织体系,推动住宅小区党组织应建尽建,全域划分开放式楼院物管区域,优化调整楼院党组织设置,推动组建“红色业委会”,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治理。

此外,还强化了新兴领域党组织建设,采取单独组建、行业统建、区域联建等方式,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探索加强产业链党建工作,创新楼宇(园区)、商圈“一轴四联”工作模式,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

市南区深知,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层工作队伍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为此,市南区在创新队伍建设上着重发力,激发基层工作活力。

建强社区工作队伍,推动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通过“头雁领航”项目提升社区党委书记履职能力。同时,分类培养社区后备人才,实施“双导师”帮带机制,加强后备人才的岗位历练,全面提升后备人才的为民服务水平。此外,壮大小区(楼院)工作力量,优化小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推动党员业委会主任担任小区党组织书记,并加强对小区(楼院)党组织书记、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业主委员会成员的培训,推动规范履职。

在新兴领域,选优配强“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并开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大起底、大调研”行动,实施“知心朋友”计划,解决新就业群体的实际困难,引导其融入社会治理。

阵地建设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支撑。为此,市南区积极创新阵地建设,搭建为民服务平台。

改造升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施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功能。同时,规范建设小区(楼院)党群服务站,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挖掘利用社区服务用房、物业服务用房、公共场所等,合理设置党群服务站点,嵌入能人工作室、协商议事场所等功能。在新兴领域,结合楼宇更新改造,强化党群服务阵地建设,打造一批“旗舰型”党群服务阵地。因地制宜建设或升级“暖心驿站”,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息补给、政策宣传、权益维护等综合性服务。

以“心”为梁,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心换心,用真情和真心架起为民服务的连心桥,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在深化“三基”工程的实践中,市南区在“心”字上做好延伸。

市南区深化“四下基层”工作机制,区级领导坚持到包联社区开展政策宣讲、调查研究、信访接待、现场办公,每月解决1件以上群众“急难愁盼”或社区历史遗留问题。

同时,确定年度领办攻坚项目,聚焦包联社区“红色物业”攻坚、开放式楼院物管覆盖、新兴领域党建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助力小区(楼院)、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此外,还完善领干成效亮绩机制,每半年召开1次区级领导领干交流会,听取工作进展情况,交流工作经验,点评工作成效。

市南区积极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结对共建,建立共建项目闭环机制,精准助力社区发展。

选派职级干部到重点小区(楼院)、楼宇(园区)领干,选派综合素质全面或专业能力强的机关干部到街道担任或挂职领导职务,充实基层力量。

同时,扎实推进“双报到”工作,完善“设岗式”服务机制,提高服务供需匹配度,深化结对部门、在职党员干部作用发挥评价反馈机制,注重听取街道、社区及群众意见,作为年度考核、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街道干部是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为此,市南区推动街道处级干部实现辖区小区(楼院)、楼宇(园区)、商圈包联全覆盖,指导包联小区(楼院)业主委员会应建尽建,业主委员会党组织实现全覆盖。定期参加小区(楼院)议事会,加强对重要治理事项的前置把关和指导。

同时,推动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街道处级干部担任包联楼宇(园区)、商圈党委书记,每月牵头组织召开党委会议,参与重大事项决策,常态化访企问需,组织党建联建活动,做好诉求收集流转、惠企政策宣传等工作。

以“幸福”为靶,共绘共建共享新篇章

始终把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共建共享“幸福家园”的温暖和成果——在深化“三基”工程的实践中,市南区瞄准“幸福”狠靶向提升。

群众的幸福,离不开干部的努力,而干部能否全力以赴投身工作、干出成绩,很大程度上来自切切实实减负后的轻装上阵。

为此,市南区厘清区街事权关系,落实街道基本履职事项清单、配合履职事项清单、上级部门收回事项清单,确保街道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巩固“小马拉大车”专项整治成效,建立问题发现整改长效机制,严格规范社区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严格控制基层人员借调,持续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同时,用好“掌上社区—社区一张表”平台,打通基层治理数据底座,实现数智赋能。

提升诉求办理质效,让群众满意舒心,群众的幸福感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为此,市南区高度重视群众诉求办理工作,用好“12345·青诉即办”平台,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每月开展高频问题专项治理,提升诉求满意率和问题解决率。推广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引导居民线上办理物管事项。同时,深化“135”企业诉求处置机制,广泛征求新兴领域群体意见建议,解决发展难题。

推动资源下沉一线,让服务触手可及,也让幸福触手可及。

为此,市南区积极推动区级部门资源下沉,以“健康小区”建设为试点,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居民小区服务新模式,并推动幼教托管、文化体育、数智媒体等资源直接赋能小区(楼院)和楼宇(园区)、商圈发展。

加强志愿服务体系化建设,建强各领域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标准化。面向小区(楼院)和楼宇(园区)、商圈培育引进社会组织,协助开展为民服务、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子女关爱等工作。

同时,引导“两代表一委员”、民主党派等结合自身资源,与街道社区、小区(楼院)、楼宇(园区)开展结对共建行动,面向群众开展“点单式”服务,认领“微心愿”。

群众的幸福感,离不开基层队伍的努力,离不开不断强化的正向激励。

市南区注重选树先进典型,将评先评优工作向基层一线倾斜,每年评选社区“担当作为好书记”、优秀小区(楼院)党支部书记、优秀“红色业委会”、示范性新兴领域党组织等,在全区范围通报表扬。

同时,拓宽基层工作者的职业发展空间,加大关心关爱力度,深化“暖南新动力”行动,面向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开展心理疏导、谈心谈话等工作,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此外,还健全评价体系,鼓励各街道在基层治理中不拘一格先行先试、大胆创新,把工作成果作为年度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市南区深化“三基”工程的实践,是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次生动探索。

在这样的探索中,市南区不断夯实着基层治理的根基,不断畅通着民意的直达路,不断筑牢着为民服务的连心桥,不断提升着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幸福家园”的新篇章,也在这样的共绘共建共享中,变得愈加优美,愈加生动。文/刘苏真 于晓

[来源:信网 编辑:孙宝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