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档,一部"成都造"国产动画电影《哪吒2》以雷霆之势席卷全国影院。这部承载着东方美学的作品,凭借1900个特效镜头构建的视觉奇观、重构传统神话的叙事张力,以及哪吒IP五年磨一剑的情感厚度,接连斩获"春节档票房冠军""中国影史票房第一""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首"三大桂冠。截至2月10日11时,其总票房(含预售)已达11.34亿美元,超过《蜘蛛侠:英雄远征》,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32名,成为首部打破好莱坞80亿票房俱乐部垄断的亚洲电影。



当影迷热议“国漫之光”背后的情感共鸣、文化重构、中国式浪漫时,热市场中的一个冷思考更耐人寻味:为什么是成都?为何这座内陆城市能孕育出全球顶流的动画IP?

数字文创基底:138家企业的"匠人联盟"

答案藏在《哪吒2》片尾长达3分钟的致谢名单里——138家本土动画公司组成的“超级联盟”,无一海外团队。从可可豆动画的IP孵化,到墨境天合(《流浪地球》特效团队)打造的粒子渲染“海底炼狱”,再到千鸟文化百万次调试的飘带动效,成都高新区以“匠人矩阵”对抗好莱坞工业化体系。正如导演饺子所言:“这里没有流水线,每个环节都是极致手艺人。”





这种创作生态的养成,源于成都长达十年的产业布局。早在三年前,成都便发布数字文创“十四五”规划,剑指"从盆地到高地"的转型。如今的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已形成超高清视频、游戏开发、影视特效三大创新中心,聚集64家企业和6000名从业人员,更孕育出"十万个冷笑话""遮天"等20余个头部IP。2024年数据显示,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突破2500亿元,影视产业链营收超533亿,从业者达10万人,在读专业人才22万人——这组数据构成了"哪吒诞生记"的底层逻辑。

政策赋能:从"技术宅"到票房神话的跃迁

成都的产业生态建设在文创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被业界誉为“文创创业者的温室”。这一称号背后,是成都多年来对文创产业持续、全面且深入的支持。

成都高新区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



首先,在政策层面,成都自2009年起就相继出台了多项发展规划,如《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成都市数字新媒体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等。这些规划不仅明确了文创产业的发展方向,更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近年来,成都高新区更是制定了《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数字经济产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简称“数字经济26条”),针对数字文创产业提出了多项专项政策,如鼓励影视动漫作品创作、支持专业录音棚建设等,进一步推动了数字文创产业的“建圈强链”。



正如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总裁兼制片人刘文章所言:“四川的万千气象给我们的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四川这片土地也给我们的电影创作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在资本和技术方面,成都也展现出了强大的支持力度。全国首个文创专板“天府文创板”为文创企业提供了全周期的融资支持,科幻未来产业引导基金更是撬动了百亿资本,为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全国首单版权ABN的成功发行,也打通了IP证券化的路径,为文创企业的资本运作提供了更多可能。

此外,成都还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打造了一系列文创平台。在郫都区,世界科幻大会留下的XR影棚、动捕技术等先进设施正逐步转化为“科技影都”的核心资产。而通过“拍在成都”服务平台,剧组可以高效地完成从选景到群演招募的全流程对接,大幅提升了拍摄效率。



在人才扶持和引进方面,成都同样不遗余力。相关部门大开绿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动画人才汇聚于此,为他们提供了安心工作、安家的良好环境。这些人才的加入,无疑为成都的文创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得益于这一“政策-资本-技术”的三螺旋模型,成都的文创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成都赴京津冀、长三角招商,促成沪蓉、京蓉文创联盟;东京文创推介会拿下多个跨国合作;科幻影视产业园年内吸引128家企业入驻,包括6家头部后期公司。正如星阅辰石CEO所说:"在成都,一个IP从网文到动画再到衍生品的转化,能比一线城市快30%。"去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500亿元,同比增长13.9%,占GDP比重11.65%,这是最好的答卷。

文化出海:东方美学的全球叙事

《哪吒2》尚未在全球范围内公映时,其IMDB评分已经飙升至8.1,引发了北美影迷在社交媒体上的广泛赞叹:“这是属于东方的美学盛宴。”2月8日16时,影片在洛杉矶好莱坞举行了首映礼,这也是《哪吒2》首次在海外放映,现场观众齐声高喊“票房第一”。这种文化穿透力,恰是成都"双IP战略"的具象化:一方面,通过大熊猫文创大赛等举措构建全球性的文化符号;另一方面,以“中国神话宇宙”为突破口,打开内容创作的新蓝海。



实际上,在《哪吒》系列爆火之前,成都已经凭借着《王者荣耀》等手游作品,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游之都。除了《王者荣耀》,成都还孕育了《战地风暴》(尼毕鲁)、《万国觉醒》(乐狗科技)、《小小蚁国》(星合互娱)等一大批现象级手游作品。不仅汇聚了腾讯、网易、西山居、盛大、育碧、完美世界、三七互娱等国内外知名游戏大厂,还孕育出了尼毕鲁、天上友嘉、乐狗科技、星合互娱、天象互动等本土游戏新星。此外,知名的咕咚运动APP以及企业管理软件管家婆,也扎根在位于天府大道旁的天府软件园。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正将"哪吒经验"转化为产业标准:建立全国首个影视版权区块链存证平台,推出动漫创作AI辅助系统,在22所高校开设"制片人工作室"实战课程。正如市文创办负责人所言:"我们要让每个创意都有机会成为下一个现象级IP。"

东方美学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

从《哪吒》到《哪吒2》,五年间,成都文创产业经历了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崛起”的华丽蜕变。在这座城市同步推进数字文创、科幻影视、国漫宇宙三大战略的背景下,其目标已不再局限于打造几个爆款作品,而是致力于构建全球文创产业的“第四极”。正如《纽约时报》所言:“成都正在重新定义文化生产的亚洲模式。”这场东方美学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与共振,标志着成都文创产业发展的新起点。



成都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创业城市,得益于其多元化的产业结构。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制药、数字文创以及龙泉驿的汽车产业,再加上与之相辅相成的金融服务、文化旅游,共同构成了成都的经济生态链。而“成都,都成”这一新口号,恰如其分地反映了这座城市的繁荣与活力。

随着天府机场的投入运营、沿江高铁的修建,以及与其他城市的交通链接逐渐打通并提速,成都的地理优势愈发明显,早已不再是人们印象中的“碗底成都”。成都的经济成绩单同样亮眼,从2023年的2.2074万亿GDP增长到2024年的2.35万亿,位居全国第六,同比增长5.7%。虽然增速并非爆发式,但稳扎稳打的态势依然令人瞩目。



预计到2025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将突破30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2%,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一成就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动漫产业的助推作用。从《哪吒2》中融入的成都金沙遗址黄金面具、三星堆青铜像元素,到太乙真人骑着飞猪、说着“塑料川普”的形象,再到《一人之下》中青城山的道教元素和四川方言的巧妙运用,都展现了四川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成都动漫产业开始注重原创内容的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动漫作品应运而生。

《哪吒2》的80亿票房,不仅是数字上的胜利,更是成都这座城市及其动画人浪漫坚持的见证。导演饺子在片尾写下的“献给所有不认命的普通人”,正是成都动画人用十年孤勇证明的中国文化另一种可能性的生动写照——“神话不止于传说,未来属于敢‘死磕’的人。”成都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坚持原创、深入挖掘本土文化,才能在全球文创产业中脱颖而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