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黑龙江省水生动物资源养护中心,中国新闻网,农业农村部。

17.5万尾达氏鳇鱼苗投放到干流肇兴江段

达氏鳇是一种生活在中国黑龙江流域的古老神秘且震撼的鱼类,其被称为“活化石”,据说它们原始的外形已经保持了亿年之久。“淡水鱼王”,其最大体长可达5.6米,体重超过1000千克!



2021年,达氏鳇的野外种群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属于极危,甚至一度被认为已经野外灭绝。

达氏鳇保护等级如此之高,当然由于很多老生常谈的人为原因,包括环境污染、不合理的水土利用、大坝建设以及过度捕捞等等。为了保护它们,我国采取了包括放流在内的多种保护措施。近年来,我国在达氏鳇的生境:中俄界江黑龙江、乌苏里江等水域,多次开展达氏鳇放流活动。这些放流活动通常由多个部门联合开展,包括农业农村部门、科研机构、地方政府等,因此都是非常专业且正规的。



最近的一次放流活动是在2024年的7月5日上午,黑龙江省水生动物资源养护中心萝北鲟鳇鱼增殖放流基地举办2024年首次达氏的鳇放流活动,在此次活动有共计17.5万尾鲟鳇鱼鱼苗被投放到黑龙江干流肇兴江段中,自此背负上了延续种群的伟大且艰难使命。



这批鱼苗是经过省水生动物资源养护中心萝北鲟鳇鱼增殖放流基地一个月以来的精心培育的,相信一定能有所成绩。

根据统计,有报道的放流达氏鳇活动,从2019年开始算的6年内,不包括2025年,我国在黑龙江流域共放流达氏鳇近100万尾!



有朋友就会好奇了,放流了这么多,怎么达氏鳇的数量还是如此稀少?莫不是全部游到了俄罗斯,替俄罗斯做了“嫁衣”?

放流那么多哪去了?

达氏鳇的鱼籽一直被认为是做鱼子酱优质选择,以此做成的鱼子酱的口感浓郁,具有复合型香味,层次丰富,回味无穷;而且它们的卵粒较大,直径通常在3.6毫米以上,卵粒圆润光滑,色泽光润泛金。



也就是说达氏鳇的鱼籽不但好看还好吃,难怪达氏鳇会成为极危物种,它们必然是遭受了过度捕捞,尤其是在繁殖季节,满载鱼卵的母鱼被捕捞,导致繁殖能力急剧下降。就算是法律严格限制了对达氏鳇的捕捞,依然还是会有贪婪的人铤而走险,非法贸易对种群恢复构成严重威胁。

达氏鳇的其寿命很长,一般情况下都能活到50岁以上。根据部分研究和报道,达氏鳇的最高寿命甚至可达100岁以上!如此长的寿命,注定其繁殖周期肯定是极为漫长的,我们人类就是很好的例子。达氏鳇的雄性得12年才能成熟,而雌性则需16~17年。这意味着什么?那些被放流的鱼苗还得活十多年才能参与繁殖,因此种群恢复进程很缓慢。



另外,这些人工放流的个体的抗压能力其实比不过在野外自然繁殖出来的个体,因此很多鱼苗都会在成熟之前就死亡了。



更为严峻的是,达氏鳇的自然栖息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虽然近年来我国自然水域被保护得不错,但并没有恢复到最佳状态,各种鱼类依然面临威胁,尤其是达氏鳇种群这么脆弱的物种。

还有一个比较不容易想到的点,那就是近年来杂交鲟的逃逸导致的基因污染问题,这也对达氏鳇的种群恢复产生了不利影响。超市里卖的鲟鱼就都是人工繁殖出来的杂交鲟。

替俄罗斯做了“嫁衣”?

俄罗斯是传统的鱼子酱生产大国,其产量在过去一直占据全球重要份额。2023年,俄罗斯鱼子酱产量预计将比前一年增加约一倍。此外,俄罗斯的鱼子酱消费量也较高,尤其是在新年等传统节日,鱼子酱是重要的节日食品。



俄罗斯消费者对鱼子酱的品质和种类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优质的达氏鳇鱼子酱依然是有市场的。

于是就有人怀疑,除了上述的原因,放流这么多达氏鳇却收效甚微的一个原因就是俄罗斯境内的鱼子酱贸易繁荣,导致一些不法分子不断地偷猎进入俄罗斯境内的达氏鳇!这简直就是给俄罗斯提供了便利!

得替俄罗斯说句好话,实际上随着野生鳇鱼资源的减少,以及保护力度的加强,俄罗斯也在积极发展人工养殖产业,他们对外进口鱼子酱的份额近年来也有所增加。

黑龙江作为中俄两国的自然边界,不仅分隔两地,更是两国渔业资源的共享纽带。为了守护包括珍贵的达氏鳇在内的鱼类种群,中俄双方携手并进,共同商讨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举措。早在1994年,双方就签订了《中俄两江议定书》,着重强调了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资源保护合作,并具体规划了如放流等保护措施。



得益于中俄两国的紧密协作,达氏鳇等珍稀鱼类的保护工作取得了肉眼可见的积极进展。两国在界河区域定期举办放流活动,为这些鱼类创造了更多的生存与繁殖空间。我国与俄罗斯已多次联合开展了增殖放流项目。据统计,仅在过去六年里,中俄双方就在黑龙江流域共同放流了超过300万尾的达氏鳇幼苗!



在渔业资源的保护与水资源恢复方面,中俄双方的合作十分紧密,共同进行科学研究,为达氏鳇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同时,双方还加大了监管与执法力度,有效遏制了非法捕捞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也许我国放流的达氏鳇鱼苗进入俄罗斯的确实不少,但俄罗斯也是有在跟我们共同努力的,只是达氏鳇种群要恢复确实艰难,希望合作能不断加深,两国能共享保护技术,让达氏鳇的复兴指日可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