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为帮助被执行人清塘卖鱼偿还欠款,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法院执行干警“不务正业”去捕鱼。执行干警们分工明确、高效协作,成功变卖鱼获,并为申请执行人追回部分欠款。
原来,2019年,老李委托一家服装加工厂为他加工服装。然而,到该支付加工费的时候,他却玩起了失踪。
去年10月,服装厂向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法院起诉,经法院判决老李应向该服装厂支付加工费5万元。判决生效后,老李迟迟未履行还款义务。该服装厂申请了强制执行。
“老李在潼南区某村镇经营了20多亩鱼塘,养殖了约有上千斤鱼。”服装厂负责人老赵向执行法官提供了线索,随后,执行法官通过走访调查,多方打听摸排,最终确认老李的鱼塘里确实养殖了鱼,但数量不多,只有几百斤,多为黄辣丁、白鲢、花鲢等鱼种。
执行法官走访摸排鱼塘养殖情况
而且,老李的鱼出塘售卖时间多集中在每年的四五月,而现阶段鱼塘里将近一半的鱼都还是鱼苗和2斤以下的小鱼。这类鱼在市场上销路不好,收购价十分低廉。
得知该情况,老赵十分焦虑:“已近年关,欠账还没到手,也没法向工人们交代!”
为了实质性解决问题,执行法官多次前往鱼塘实地走访,深入了解鱼塘的养殖情况和鱼的生长周期,积极与双方当事人沟通。
老李因为近年来接连受挫,情绪十分低落:“我也没得办法!做生意干啥亏啥,最后只能回老家养鱼赚点生活费……”老李摊手,表示实在没有能力偿债。
在执行法官的劝导下,老李放下心结,开始主动配合执行,一起围绕鱼塘想办法还钱。
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先清塘捕捞大鱼,鱼苗和小鱼则等老李养殖成熟后,由他自行变卖还款。
执行法官协助当事人对鱼塘的鱼进行捕捞、称重、搬运、装车,以便进行变卖。
执行当日,潼南区人民法院执行干警来到老李鱼塘,帮着一起清塘捕鱼,并有条不紊地组织着工人们捕捞、称重、搬运、装车。
3个小时后,黄辣丁、白鲢、花鲢等共900余斤鱼成功捕捞装车完毕,共变卖鱼款8400余元。
案款到账后,执行法官第一时间联系了老赵。老赵在电话里激动不已,连声感谢:“谢谢,谢谢,这钱追回来可不容易!”
上游新闻记者 徐勤 通讯员 张程 李娟 潼南区人民法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