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D一把?

香格纳苏河空间呈现陈问村个展“为何不D一把?”,展出艺术家新近完成的一系列以文字和标语为主要内容的绘画作品,体现语词在其创作中扮演的特殊角色,尤其是那些看似简单、语义不详的词句是如何在绘画与平面设计两种形式的交汇处产生全新的语境。



陈问村《为何不D一把?》,2024,布上油画,180(H)x120cm

鲜明的色彩和显著的标准化字体使陈问村的绘画形成明显的个人视觉特征,展览同名作品《为何不D一把?》(2024)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红色中文字“为何不D一把?”和黑色大写英文“WHY NOT MAKE A BET?”占据了近一半的画面空间,类似大字报或商业广告中的字体样式与画面中央那只取材自现成图像的鹤组构成作品的视觉语言——一种可提供无限解读可能的符号的迷宫。



陈问村《为何不D一把?》局部

陈问村作品里的文字主要来自日常生活中某些熟悉的语句,它们被从原有语境中抽离或“解域”,从而重新构造出一种模糊的、新的文化意味。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文字这一元素在视觉艺术中的效能。

这些文字本身常常带有强烈的情境性和情感色彩,然则,当它们脱离了原本所在的语境进入陈问村的绘画中时,其语义发生了微妙的转变;如在作品《即将售罄》(2024)中,艺术家挪用了电影《搏击俱乐部》里的一句台词,与一个品牌广告中销售的男士皮鞋的图像并置,并在下方加上“即将售罄”四个红色的中文大字,在这里,这些文字就不再只是单纯的传递某一信息的工具,而成为与绘画互动的媒介。可能承载着某种情绪或教义的台词,当它们与一种冷峻的图像并置时,所传递的讯息便被动摇、解构进而转化为另类的视觉体验。



陈问村《即将售罄》,2024,布上油画,200(H)x250cm

此外,他作品中图像与文本的排布受到平面设计的启发,在字母的排列、字体的选择、文字与画面结构的互动层面都经过精心的运筹,这同视觉传达(Visual Communication)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结合了丝网印刷与绘画的作品《出生:艺术》(2023)、从书籍装帧设计得来灵感的作品《向后理解,向前生活》(2024)和《封面》(2024)等,文字在这些画面中都承担着表现构图、节奏,以及面对当代文化时略带戏谑态度的功能。各式碎片化的短语的流行恰恰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普遍象征,它们在互联网上如病毒般散播开来,成为今天的大众表达诉求和情绪的新型媒介。因而,此次展览也是一次对视觉艺术与当下日常生活中各种媒介之碰撞的再思考。



陈问村《向后理解,向前生活》,2024,布上油画,180(H)x120cm

作品《b.d》(2024)和《白色横幅》(2023)各自记录了一段来自网络视频中自动生成的字幕,但它们并不构成一段完整的,具备任何语义的句子,这些英文单词连接成一串罗兰·巴特所说的“空无”(vide)的符号抑或“能指符号”,在意义与“所指”的消亡中,文字符号开始展露它本来的存在。



陈问村《b.d》,2024,铝板上丙烯,30(H)x175cm

实际上,将文字作为绘画内容的创作方法自上世纪观念艺术的产生就常见于包括Barbara Kruger,Christopher Wool,Lawrence Weiner,Glenn Ligon等许多艺术家的实践中,它们往往带有强烈的社会政治意涵。尽管都是将文字作为观看的线索,那些直接的批判意识和视觉“暴力”在陈问村的创作里被一种更加内敛的、拥有多重语义的表征符号及图式所取代。正因此,在观看他的作品时,我们可以关注其表层媒介(文字、图画、印刷)与深层媒介(广告、电影电视、网络)的作用力,透过它们,我们能思考自身是如何被嵌入这些媒介中的。

展览现场













陈问村:为何不D一把?

学术顾问:李素超

展期:2025/1/10 - 2/24

(周三-周六 11:30-18:00,周日-周二预约观展)

地点:香格纳画廊(苏河)

上海市静安区文安路30号苏河皓司204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