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没有比春节更漫长的节日了。
这种漫长,首先来自时间的跨度,别的节日不过一两天,像一个短视频,从手机不经意刷到,还没看清楚,就刷了过去。春节则是一部连续剧,从腊月就开始放片头曲:“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一直到“二月二,龙抬头”,才算出了片尾字幕。近两个月都在年里,铺排着每一集的剧情,小年祭灶扫尘,初二回娘家,初五迎财神,初六送穷神,初七人日,元宵赏花灯等等,几乎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场面,隔几天就一个小高潮,让春节不会冗长无味。
整部剧最高潮的部分,就是除夕和大年初一了。儿时更盼着大年三十。因为相对来说,正月初一有些过于郑重,凌晨四五点钟,就要从好不容易才暖热的被窝里钻出来,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下饺子。初一早晨只能吃素馅饺子,只为新的一年图个“素净”,并且,这一天小孩不能乱说话,万一说了不吉祥的话,撞了“谐音梗”,会被大人责怪,挨顿揍也有可能。大年三十就轻松多了。上午,家里的大人开始包饺子,肉馅,咬一口流汤冒油,中午吃之前,先贴春联。春联用的糨糊自己熬,这边用面粉和水熬着,那边用戗子把去年掉了色的春联刮下来,然后找个刷子,在同样的位置刷糨糊,比量着把春联贴好。按老家的规矩,不管在外面欠了多少钱,只要贴了春联,债主就不能在过年这段时间再登门。所以,也有提前一两天就贴春联的,他们心里多少有些忐忑,但不好意思明说,贴春联时遇上邻居,便笑着解释几句:“早贴早心净!”
除了贴春联,院门两边还要挂上两把柏树枝,最初是为了给门神烧香,因为柏树枝水分重,不易燃烧,插香比较安全。另外,柏树枝也有特殊香味,能驱赶蚊虫,又被赋予了驱邪避凶,保家宅平安的寓意。再加上柏树寿命长,树枝四季常绿,也算是对健康长寿的祝福。
芝麻秆在这一天也被派上了特殊用场,尤其是在农村,天黑前,家家都会把芝麻秆撒满院子,称之为“撒岁”,孩子们在上面踩得咔嚓响,意味着“碎碎(岁岁)”平安,芝麻开花节节高。还有一个传说,大概意思是姜子牙的老婆是铁扫帚星,为防止她到家里来,就用芝麻秆来布阵,只要她落下来,芝麻秆就会扎她的脚,然后她只能再飞出去。这个故事很有画面感,想到姜子牙的老婆像超级马里奥那样蹦蹦跳跳的样子,嘴里或许还骂着街,就觉得做神仙也得做个好神仙,要不然太狼狈了。
那时的除夕,还盼着看“春晚”,总觉得“春晚”是世界上最好看的节目,一家人守着一台黑白电视机,经常笑得前仰后合。后来我也有幸参与了几次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创作,每次耗尽心力,反复修改时,都感慨让人笑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漫长的春节,来自漫长的历史。从上古时期的岁首祭祀,到秦汉时期官方礼制的确立,再到后来民俗的逐渐丰富,春节是人们和历史主动对话的时间,是文明的代代传承。比如除夕守岁的场景,晋代除三害的周处就在《风土记》中首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那些彻夜不眠的晚上,铺排到今天,至少已一千七百多年了。最早的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也已经一千多年了,从王安石眼中的新桃旧符,到今天的红纸黑字,也经历了如此漫长的岁月。穿着新衣服拜年从宋代开始,“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明代开始普及纸质鞭炮,清代有了压岁钱,“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如费孝通所言:“春节是中国人文化基因的集体彩排”,一年又一年,当春节的大幕开启,掌声在中国人的血脉中一次次响起。
漫长的春节,蕴藏着漫长的期盼。儿时盼着过年,是因为在物质匮乏的日子里,只有春节才能享受最“奢华”的生活,有饺子吃,有新衣服穿。长大后盼着过年,是因为忙碌的工作中,只有春节才能有最长的假期,回到家乡和父母团圆,在灯火下齐座。如今盼着过年,是因为可以找一个充足的理由,暂停手中的一切,平日像一直在高速路上开车,车再好,路再平,总不能一直开,春节是最好的服务区,在这个神奇的服务区里,每个人都走出平时习惯的环境和圈子,回到一个由各个职业、各种年龄、各种学历和收入水平组成的社群。就像今年春节,到姥娘家走亲戚,一共五桌,我和几个表弟坐在一桌。这些表弟里,有小有名气的画家,也有出租车司机,有省城做投行的经理,也有县城小吃店的老板,一桌人平常很少见面,正是过年才能让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嘻嘻哈哈,倒也其乐融融。大家互相嘘寒问暖,互相加油打气,互相祝福明天。
漫长的春节,包含着每个人漫长的记忆。从过去到现在,春节是人生最清晰的刻度,记忆把每一个春节都连起来,组成身体的年轮。从走街串巷的拜年,到手机短信,再到微信,春节让人感受到时光以不同的姿势荏苒。从盼着吃点好东西的小孩,到拿着平板电脑不撒手的孩子,春节让人感受到岁月在以不同的面貌轮回。
有时也会怀念,没有暖气和空调的年代,春节那么冷,却浑然不觉,那时总希望春节可以更漫长,漫长到每一天都可以过年,后来发现,每一年都快得好似一天。
漫长的春节,是一场漫长的告别,更是一场隆重的迎接。辞旧迎新是永远的主题。辞旧,让人和诸多不愉快告别,尽管遗憾和痛苦无法改变,但时间终会将其变成包浆,焕发出动人的光泽。迎新,则可以踌躇满志,幻想未来,像今年的生肖蛇一样蜕去旧皮,迎来新生。
中华民族正是在无数次辞旧迎新中,走过了风霜雪雨,坎坷泥泞,走过了战乱和灾荒,走过了落后和屈辱,走到了今天。每一个春节,都让人重新焕发精神,再次点燃斗志,抖擞着风尘,一头扎进又一个春天。
去年末,春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年成了世界年。这更加说明了漫长的春节,文化底蕴更是悠长的,绵长的,久长的,对于我们来说,漫长的春节,是一条漫长的路,我们在这条路上出发,又在这条路上归来,总有人在这条路上挥手,让你不会孤独。
刊于2025年2月11日《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