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尾处,榕树繁茂;夏日里,凉风习习。坐落于佛山石湾镇的“南风古灶”,世代演绎着制陶的活色生香。在这里,土与火,酿造出岁月“陶”香,孕育着独特的中国式浪漫。解压、纯粹,是来访者的第一印象。
如今的南风古灶,成为艺术家的心灵栖息小港。这些让时间慢下来的手艺人,借石湾陶诉说着时光与匠心的故事。
对话导读:
围绕泥土的可能性是无限的,不断变化的点线面重塑为粗犷、缤纷的陶器摆件,“一愣”的作品大多如此。一愣,广东肇庆人。2007年就读于广东职业学院艺术系,毕业后进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志伟先生工作室学艺。2015年成为一名自由陶艺创作者,现为佛山石湾镇“一愣”陶艺工作室主理人。
“一愣”陶艺工作室主理人。
南都:请简单介绍一下您的作品风格及设计理念。
一愣:我的作品以佛、阐教等古代人文为主题,也有一些趣味性的动物造型等,整体都体型偏大,色彩浓烈,人物表情夸张,整体风格较为粗犷、奔放。其实我的作品谈不上什么设计理念,更多是随手而为,凭感觉去创作。
南都:艺术创作本身具有随机性,加上制陶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变数,对于作品出现的随机感与客户的定制要求,您是如何平衡这两者的?
一愣:我曾做过一件达摩作品,原本设想是一个站姿、约一米高的形象。但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泥土太软,经过一夜的时间,陶塑瘫软下来,意外变成了打坐的形象。当时我觉得这是天地间的自然产物,于是不管成败,砸了许多孔让它透气。最终,原本100斤的泥塑从1米高压缩至60斤,挤压出的纹理惊人,是手工无法复制的效果。对创作者而言,这个过程是最幸福的。
还有一次,一位客户定制达摩像,当时我正在制作一只羊。两件作品完成后一起烧制,结果意外黏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半达摩、一半羊的特殊形象。这个意外效果不仅让我惊喜,客户也非常喜欢。这让我想起弘一法师所说的“悲欣交集”,也是我如何平衡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回答。
南都:您提到您的作品风格比较粗犷、狂野,这是否与您个人生活中的性格比较契合呢?
一愣:其实每个人的作品都是自身性格的反映。心细的人作品往往精致,而我比较粗心,生活中虽然内向,但有时候也挺愤青的,熟悉的人常评价我“闷骚”。而我的创作感性且情绪化,其实作品更真实地反映了我内心的世界。
南都:您是如何接触到陶艺,又如何将陶艺作为终身职业的?
一愣:我大学读的是设计专业,但学得并不好,相关软件也不熟练。当时学校在南风古灶设有陶艺教学点,在专业课老师的建议下,我机缘巧合地接触了陶艺。后来有幸拜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志伟,除了学习手艺,老师还坚持“自由发挥”的教学原则,除了每月交一件作品,平时几乎没有限制。半年后,我的作品已能走向市场。那时起,我的作品风格逐渐夸张、写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2015年,我决定独立创作。大多数师傅或老板不愿给学徒太多自由空间,我很幸运遇到了合拍的老师。
南都:您作为肇庆人,是如何与佛山结缘的呢?如今成为半个佛山人,您认为佛山这座城市对您意味着什么?
一愣:2007年来佛山读书,机缘巧合吧,后来就一直留在这座城市了。佛山南风古灶这边做陶艺的氛围也比较好,这么多年下来,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也比较缓慢,挺契合我比较内向的个性。
南都:外界对于您的作品的“艺术性”评价很高,那么您认为自己是一个特别有艺术天赋的人吗?
一愣:我并不认为自己有艺术天赋。以前读书时,我是个学渣,受邻居大哥的启发选择了设计专业,因为他学室内设计收入不错。但后来我发现自己在软件操作上很吃力,最终只能转向手工艺。当时我们班有29个人,后来只有我一人坚持做陶艺,其他人大多转向产品设计或广告行业。2015年后,我独立创作,氛围更自由,尝试了不同的创作方向,逐渐掌握了多种技法,才慢慢走到了今天。
南都:相比于景德镇陶瓷,石湾窑的名气相对薄弱。您在石湾做陶艺近20年,您观察到的整个石湾窑的生态是怎么样的?
一愣:我在这里20年了,发现越来越少的人留在这里。石湾给我的感觉是缺乏生机,外界对这里的了解也不多,很多人认为石湾只是做工艺品的,很少将其上升到陶艺的高度。其实石湾陶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每年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不少,但真正入行并坚持下去的人寥寥无几,大多数人选择去景德镇或大城市发展。加上经济环境不佳,年轻人也不敢轻易尝试。石湾整体相对闭塞,但近几年政府也在努力推广石湾窑,做了许多尝试,这是很好的趋势。
南都:您认为陶瓷或者泥土对于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一愣:对我来说,泥土是用来表达情绪最好的方式。从泥坯到塑性、烧制、上釉,受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这是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过程,这让我有满足感。我是个很少社交的人,陶瓷就是我心灵上社交的宣泄口。
记者手记:
在南风古灶外围这条巷子里,提起“一愣”,街坊们的评价都离不开“有个性”三个字。与“一愣”交谈,能感受到他身上浓郁的故事感。只要一坐下来,倒上一杯绿茶,他眼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将对方包围。“一愣”形容自己是个愤青,作为在行业内小有名气的“网红”,愤世嫉俗与内向的性格在他身上交织。对“一愣”来说,陶土在手中舞动,精致又狂野的陶器艺术品,以光彩夺目的姿态,最终慢慢地展现出他个性里的独特气息。
采写:南都记者 王倩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 陈斌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