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鸦片战争(下)
3.鸦片战争的爆发和中国人民的反抗
19世纪30-40年代,英国正处于第二次经济危机之中,国内工商业萧条,大批企业倒闭,商品积压,失业严重,工人运动高涨。为了转嫁国内危机,摆脱困境,英国政府迫不及待地要求对中国发动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消息一传到英国,英国资产阶级立刻发出狂热的战争叫器,英国政府开始积极策划一场侵华战争。
1839年10月,英国借口"保护通商",正式决定出兵侵略中国。1840年4月,英国政府命令乔治.义律率领40多艘舰船和4000多名士兵开赴中国,6月21日集结在广东海面,28日封锁珠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鸦片战争爆发之际,林则徐已改任两广总督,他督率广东军民严守海防,使英军侵占广东的企图未能得逞。7月2日,英军进犯厦门,又被新任闽浙总督邓廷桢率部击退。英舰继续北驶,进犯浙江,7月5日攻占定海。8月,英军窜至天津海口,向清政府投递照会进行威胁。道光皇帝威慑英军的武力,派直隶总督琦善前往天津与英方谈判。琦善在同侵略者的交涉中屈膝求和,希望英军退回广东进行谈判,并许诺英方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者无恶不作,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仇恨。广大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打击入侵之敌,侵略者涉足之处,无不遭到英勇反抗。在沿海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中,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规模最大,影响也最为深远。
三元里位于广州城北,离城约5华里。1841年5月,广州战役开始后,英军的暴行和清政府的投降,激起了三元里一带人民的无比义愤,各界民众纷纷表示要与侵略者决一死战。5月29日,一小股英军在三元里一带肆意抢劫,调戏妇女,愤怒的群众当场打死英军多名。为了抗击侵略者,三元里人民决心联合行动,三元里附近103乡的民众积极响应,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反侵略武装力量。贫苦农民、手工业工人和水勇都积极投入了这一斗争。5月30日,三元里民众的抗英斗争进入了高潮,奋勇向英军驻地四方炮台进军,击败英军数十名,并缴获大量武器装备。31日,广州附近400余乡的义勇赶来参战,数万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义律率军赶来救援、亦被包围。英军奸细突出重围,向广州官府求援。奕山立即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为英军解围,使英国侵略者得以逃出重围。6月1日,英军撤出广州,退至虎门外海滩。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它显示了人民的强大力量。他们向侵略者庄严宣告:"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敢于同敌人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这场斗争也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纸老虎"的虚弱本质,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战胜西方列强侵略的决心和信心。
另外,在闽、台、浙、苏等地,英国侵略者也遭到了英勇抵抗。英军进厦门时,英勇的福建人民把英军赶出厦门,使其逃往鼓浪屿。1841年9、10月间,英国军舰两次进犯台湾,均遭到台湾各族人民的迎头痛击,台湾军民缴获大量战利品。在定海、镇江和宁波等沿海地区,群众组织起"黑水党",伺机杀敌,两个月之内,抓获和消灭敌人数百名。宁波人民还发布了《众义民公启》,号召民众同心协力,定期起事,共同消灭入侵之敌。在长江流域,民众也多次发动对侵略者的袭击。太仓皋桥的农民诱使英舰上的士兵登岸,然后奋力打杀,吓得英军再不敢登岸。
中国人民进行的反英斗争是正义的斗争。但是,由于清政府的昏庸妥协,也由于清朝社会的经济落后,国力衰竭,尽管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取得某些局部的、个别战役的胜利,终究无法扭转整个战争的败局。
4.《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耆英、伊里布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上与璞鼎查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共13款,其主要内容如下:
①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战后英国在香港建立了殖民机构,香港成为英国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军事和商务基地。
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可派驻领事。从此,我国东南沿海的门户被打开。
③赔偿英国款项总数为2100万元。其中军费1200万元,鸦片费600万元,商欠费300万元。另外,1841年5月奕山还交付广州赎城费600万元。
④在广州等五口通商地区协定关税。条约规定"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即中国海关增减进出口货物税率,须要经双方同意。这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为外国资产阶级在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提供了方便条件。
⑤废除"公行"制度。英国商人在通商口岸"无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这项规定践踏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自主权,也为外国资产阶级在中国培植为他们服务的买办势力提供了便利。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为了议定关税税率等问题,中英双方在广东继续谈判。英国又在1843年强迫清政府补充了《五口通商章程》,同年10月,又在虎门签订了《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并称《虎门条约》。英国从《虎门条约》中又取得了如下一些特权:
①领事裁判权。条约规定,英国人在中国犯罪时,由英国领事按英国法律处理。这项规定侵犯了中国的司法权,开创了外国人在中国不受中国法律约束的恶劣先例。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条约规定,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时,英国人都要"一体均沾"。这一条款几乎为所有列强所援引,成为他们攫取侵略权益的"合法"借口。
③居住及租地权。英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及房屋。外国侵略者利用这项特权,逐渐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形成完全脱离中国管辖的特别区域。
《虎门条约》中还附有《海关税则》。这个税则是英方拟定的。中方完全接受了英方的条款。《海关税则》的签订使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
《南京条约》与《虎门条约》的签订在西方世界引起了极大的冲动,各国资产阶级都紧步英国的后尘,把勒索的魔爪伸向中国。1844年7月,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10月,法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中法《黄浦条约》。1851年8月,沙俄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点。《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领土被分割,主权完整被破坏,政治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丧失。战前,中国在经济方面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战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迅速解体,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