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想对中国下手,恐怕没那么容易。 每天有数百万中国跨境商品流向美国市场,取消小额豁免,势必影响普通民众生活,甚至推高美国通胀; 巨量包裹突然要清关,也是美国公务系统短期难以负担的。
在中国全球独一份的制造能力和工业体系下,美国政府“一刀切”谈何容易?
但这不意味着万事大吉。特朗普此次只是暂缓执行,中国企业和平台应当抛弃幻想,进行更周全、长远的准备,在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上,也应该有更深入的思考。相信合理的关税不会减弱中国跨境电商的竞争力,但对不合理的关税,我们也会抗争到底。
特朗普敲起“退堂鼓”,暴露了美国政府关税决策时的几个问题
2月1日,特朗普发布行政令,对墨西哥、加拿大与中国加征商品关税。自2月4日起,美国对中国输美产品额外加征10%的关税,该行政令同时取消小额包裹的关税豁免:800美元(约合5800元人民币)以下商品,可以通过T86等免税模式快速清关。
中国电商平台的崛起,深刻改变了全球网络零售市场格局图源万国邮政联盟
2月7日,特朗普在新的行政令中宣布,对来自中国小包裹的免税待遇将继续有效,直到“建立足够的系统来全面、迅速地处理和收取关税收入”,但他没有明确新行政令的有效时间。这意味着小额豁免这一影响深远的关税政策,将暂时得到保留。
新行政令推翻了特朗普一周前的部分决定白宫网站截图
政策一出,全球市场哗然。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评价称,特“朝令夕改”,凸显了其第二任期内美国企业和行业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动荡。特朗普在执政两周多的时间里,在贸易、监管和经济等领域宣布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但很快又收回,美国企业已经疲于应对。
2月8日上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雅特聘教授姚洋对观察者网表示,特朗普政府“一天一个样”,让中美各界都摸不着头脑,我们只能“见招拆招”。但是,这背后也暴露了美国政府当下决策的一些问题。
在姚洋看来,美国政府先前取消豁免决策,似乎并没有经过充分的深思熟虑。
小额跨境包裹,是这几年中美贸易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有说法称,1/3的中国对美出口都是通过它完成的。特朗普及其团队可能觉得这个量太大了,得给它限制。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这涉及到美国老百姓千家万户的生活。
第一,通过跨境电商,美国百姓能买到中国比较便宜的东西,又快。一单商品可能两三天就送到家了,这对老百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取消豁免这样的体验将大打折扣;第二,美国也有跨境电商企业,取消豁免,会影响很多人的就业;第三,跨境小包数量非常大,一年的总量在10亿级别,可能征税成本比税收本身还要多。
2023年2月“超级碗”,Temu以“像亿万富翁一样购物”的口号为美国消费者熟知
姚洋推测,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在于参与此次关税政策决策的人太少。
“我估计,美国特朗普政府,就没想好小额豁免这件事咋干,而且参与决策的人比较少。其实如果特朗普能更开放一些,稍微问问美国的智库、财政部、行业专家,就会立刻明白小额跨境包裹这件事做起来要慎重,它的影响太大了。”
姚洋指出,此轮跨境电商风波给我们一个重要启发:未来最重要的并不是怎么样去打开出口市场,让他们来消化我们的产能,而是应该转变观念,把更多的产能转移到全球各个国家去。
不仅仅东南亚,我们可以在全球更多国家建厂,去增加那些国家的就业,增加百姓的收入,增加他们对中国商品的认同感和消费能力。这应该被企业和政府视为今后的一个重要战略。
风雨欲来:拆解美国对华关税组合拳
现在的中国,并非100多年前的中国,不是那个仰人鼻息、被随意拿捏的中国。对美国政府的关税威胁,我们在战略上要藐视;但在战术上,美国的组合拳,仍然值得我们重视和警惕。中国电商的发展,从来都不建立在侥幸和幻想之上。
虽然小额豁免被暂时搁置,但加征10%额外关税仍得到保留。美国仍在对华加税周期。
整体来看,美国此轮“关税大棒”总共有两个核心:10%的额外加征关税和取消小额豁免。加上之前针对中国商品的特定关税。美国对华产品形成了征税的“三板斧”:以所谓“不公平竞争”为由的特定关税、10%额外加征关税、取消小额豁免及其关税。
先说加征关税。
美国对华商品的征税结构是:商品基础关税+叠加加征关税+此轮10%加征关税。
商品基础关税,是不同商品基于美国国内和国际规则,依照商品分类(HS编码)等规则需要缴纳的关税,这是最基本的关税;部分中国商品,叠加有针对性的关税,例如特定中国商品的301条款关税,以及针对钢铁、铝等产品的201、232条款关税;此轮行政令在上述两项基础上,对所有来自中国的商品额外加征10%的关税。
我们以美国官方网站上的女士梭织长裤(HS编码 6204690310)为例,其基础税率为28.6%。该类目税率旁边有特殊标记“1./”,即存在加征关税的情况,需要查看第99章的附加关税。据统计,美国对该类产品加征301条款关税,税率7.5%;那么再算上2月4日新增的10%关税,其它的最终总税率为46.1%。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HTS查询系统网站截图
对“所有来自中国的商品”无差别地加税,当然加大中国商品和商家的经营成本,甚至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不过,此轮加税最直接、深远、猛烈,同时也是关注度最高的冲击,其实是取消“小额豁免”,这同样值得我们警惕。
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对小包裹设置了豁免,以减少美国游客从国外带纪念品回家的麻烦;2016年,美国国会对《1930年关税法》第321条进行修订,将小额免税的最低额度从200美元提高至800美元。据美国海关统计,申报“小额豁免”的货物数量从2015财年的1.39亿件已增加到2024年的超过13.6亿件。
跨境小包模式便利了美国消费者生活,也在中国跨境电商出海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大量中国商品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送往全球图源SHEIN网站
此次变动,影响深远:
以前很多不需要缴纳关税的低价值商品包裹,需要缴纳基本关税+加征关税。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据中信证券研报,美国对中国出口征收的平均税率约为20%左右,加征10%。中国输美的低价值包裹平均关税税率,或将从0%提升至25%~30%。
其次,从免税到加税的转变,会新增清关和履约环节负担。取消豁免后,跨境小包裹如果选择传统过关流程,那么需要向美国海关缴纳商品处理费,非正式过关最低费用为2.62美元/件,如果涉及手动流程或美国海关职员参与,那么单票操作费用更高。
以前跨境小包通过T86模式可以免税直接过关;但是现在要走T11和T01通道报关,算上海关检查,时效大受影响,申报信息等,也会增加中国企业工作量。考虑到包裹规模和美国海关的荷载能力,也可能出现大量商品清关积压的问题。
包括取消豁免在内,加税会影响中国商品成本及价格结构,改变中外平台竞争环境,甚至对中国出口产生影响。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指出,美国对中国加征10%的关税,或将导致2025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速下降12个百分点。
无论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还是中美贸易的角度,此轮加税风波都不容轻视。
对华关税三板斧,特朗普放出的纸老虎
关税豁免变化和额外对华征税,不管其最终命运如何,都是应该被重视的。
“狼来了”并不等于“天塌了”,对中国商品、中国平台、中国制造,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事实上,中国已经早有准备。
据公开报道,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正在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Temu和Shein早前已经阐明,他们的商业模式不依赖“最低限度”免税门槛。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Shein和Temu已在美国开设了配送中心,允许卖家将商品运送到美国并存放在当地仓库。
与其他行业的产能竞争类似,中美电商在价格等表象之后的角力本质,还是工业实力和产品能力的竞争。这个底层逻辑并没有发生变化。就算小额豁免最终还是被取消,中国跨境电商遭遇史诗级版本削弱,我们在价格带等方面仍有优势。
中信证券曾做过一个推演:假设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某商品享受小额豁免,与亚马逊FBA(海外仓备货)的商品价比对比是40美元:67美元;在取消小额豁免和额外10%加征关税的条件下,这一对比是50.4美元:69美元。我们仍有27%的优势。
图源微信公众号“粤开志恒宏观”
据我们了解,在一些商品领域,中国商品“七八折”的价格优势,足以形成势头强劲的同类替代。例如近两年非常火热的汽车配件领域。
这暴露了美国政府在逻辑上的本末倒置问题:看上去是跨境小包的“漏洞”,成就了中国跨境电商的崛起;其实事实是中国制造的强大,盘活了跨境小包模式的优点。中国商品走向全球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工业体系、制造能力、物流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报告显示,Temu、Shein在2023购物类APP下载榜中处于前列
不合理的关税政策,注定只能是纸老虎,因为中国商品的竞争优势,归根到底是制造业底蕴深厚,厚积薄发的结果。中国商品收获消费者青睐是一种“必然”,历史也在反复证明:没有任何市场可以和中国“脱钩断链”,包括美国。
姚洋教授2024年9月曾分析指出,表面上,自2018年以来,中国产品在美国进口中的份额下降,2023年,中美贸易下降17%。但是中国仍然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国,2023年对美出口5002亿美元(美方统计4272亿美元),贸易盈余3361亿美元。以原产地计算,中国产品在美国进口中的份额还是在上升。
“美国对中国的依赖度没有下降。”
美国对中国的依赖度没有下降现场演讲截图
特朗普暂缓取消小额豁免,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美国当局的心虚:跨境小包政策,影响太多民众的基本生活,涉及面太广;考虑到当前美国通胀风险并未完全褪去,如果美国政府对华草率地、激进地加征关税,可能会再一次引发通胀风险,激化国内矛盾。
事实也会证明,美国当局的贸易保护,只会孵化毫无竞争力的本土企业,无谓地推高民众生活成本和通胀上行风险。就算美国政府一意孤行,中国的优势也只会削减,但不会消失。中国制造和中国出海,只会在阵痛中不断成长、不断壮大。
关税大棒吓不倒中国人,任何伟大都诞生于风雨之中
小额豁免风波,已经昭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企业的底气,只能来自自身。
在中国工业和科技实力与日俱增的今天,美国加征关税当然吓不倒中国人。但是我们也应该冷静地看到,小额豁免等关税政策变化,确实正在将中国的跨境电商带入一个新的分水岭,转型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
任何带有幻想和偷安的泡沫,终将都被现实戳破。
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享受了很多时代红利。但如今,很多红利或面临转变,或正在消失,我们要做好应对一切变量的准备。中国跨境电商平台要跟上游的制造企业、下游的全球消费者拧成一股绳,不断培育和巩固自己的优势。
中国要积极挑战,要拥抱变化。例如对本地仓储、本地物流和甚至本地货源的投入,未来将推动中国电商平台变慢、变重,升级发展模式,对全球化的后半场而言,这未必就是件坏事——产能的全球化,或许也会反哺中国商品、中国制造、中国品牌。
合理的关税不会减弱中国跨境电商的竞争力。但对不合理的关税,我们也会抗争到底。
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所说,中方采取的措施是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必要之举。林剑强调,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施压威胁对中国行不通。中方敦促美方纠正错误做法,通过平等磋商解决各自关切,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美国买家收到Temu包裹视频截图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身影在国际舞台上证明自己。《黑神话·悟空》证明了中国人也能制作出世界一流的游戏,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文化、中国情感、中国审美的风采;Deepseek四两拨千斤,用低成本打造顶尖模型,将美国科技行业“算力即权力”的旧AI叙事掀了个底朝天。中国跨境电商,或许也能在“危机”中书写自己的传奇。
本文源自: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