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对美国的关税反制如期生效,中美两个庞然大物的新一轮交锋正式开始。然而外媒却关注到,在反制生效的24小时内,一个规模不小的中国贸易代表团走出国门。

这个代表团,是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带领的,有3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参与。他们的首个目的地是哈萨克斯坦,打算签署新的合作意向,涉及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矿产能源等行业。


【中国代表团启程前往哈萨克斯坦】


之后,还将有中国企业在贸促会的带领下走出国门,除了前往其他中亚国家,还会去往中东、欧洲、非洲等地,开拓新的市场。

中方对美国的关税反制涉及煤炭、液化天然气、原油、农业机械等商品,再结合中国贸易代表团启程的时间。毫无疑问,中国已经开始全面行动起来,以应对特朗普掀起的贸易冲击。

要知道,在中方宣布反制措施后。在一些观点看来,与特朗普宣布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做法比起来,中方的应对是克制、或者说“不对等”的。然而实际情况是,中方的反制完全可以用一针见血来形容。


【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关税战】


一方面,反制需要打疼特朗普,让他清楚中美经贸的重要性。在中国对美货物有着超过3600亿美元顺差的背景下,能源是美国还能在中国“赚钱”的领域。去年,美国在该领域对中国有着超过1500亿元的顺差。同时,推动能源出口还是特朗普的主要政策之一。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反制的目的是捍卫中国自己的国家利益。如果变成了为了反制,而不惜损害自身利益,这显然就本末倒置了。而在能源领域,中国除了美国之外,还有更多的选择。俄罗斯、中亚国家、海湾国家,哪个不想多卖点东西?

有意思的是,在中国代表团出访哈萨克斯坦寻求扩大合作之际,俄罗斯也发话了。俄外交部副部长加卢津表示,俄总统普京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之前讨论了建设新管道,并且通过哈萨克斯坦向中国等其他国家输送俄罗斯能源的可行性。


【俄罗斯想通过哈萨克斯坦往中国运能源】


俄罗斯想通过哈萨克斯坦往中国运能源,这件事其实并不新鲜。但关键在于,俄方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旧事重提”。

虽然现阶段还没有证据显示,加卢津的话与中国贸易代表团前往哈萨克斯坦有直接关系,但两件事情明显过于“巧合”。而且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那就是对于中国的动向,俄罗斯肯定是在持续高度关注。

而对于美国来说,局面却未必乐观。首先在多年以来,国际能源市场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贸易关系,让美国去找新的买家,短期内未必能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此外,要转运液化天然气这样的能源,必须使用特殊的处理设备,这些东西不是什么国家都有的。就算有,还需要面临处理能力的问题。


【特朗普希望出售更多液化天然气】


当然,特朗普其实也在行动。在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会面后,特朗普就宣布,日本将以“创纪录”的数量购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

可以看到,中国和美国已经在紧锣密鼓地行动,准备迎接新一轮的贸易碰撞。至于结果如何,那要等交手了之后再说。只不过,与2018年的担忧相比,外界如今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信心,甚至不少西方人也是这么认为。

现在的主流观点是,中美贸易战确实会对中国产生一定影响,但也就仅此而已了,如今的中国有着更加充足的底气去应对外部挑战。不仅如此,特朗普主动掀起贸易战的做法,还可能让中国成为最大的赢家之一。

因为特朗普反复无常的做法,会强化中国稳定、负责任的形象。毕竟当特朗普让其他国家无路可走时,他们也不得不考虑更换“赛道”。


【特朗普反复无常的做法,会强化中国稳定、负责任的形象】


事实上,加拿大和墨西哥,现在确实是有苦难言。在2月第一天,特朗普宣布对两国的全部商品征收25%的关税。随后他们选择服软,靠着“配合”特朗普,争取到了关税推迟。然而特朗普刚刚宣布,对美国进口的所有钢铁和铝征收新的关税。

而无论是钢铁还是铝,加拿大和墨西哥都是美国重要的供应商。有共和党人更是放出狠话,强调部分关税绝不是靠打几个电话就能解决的。

对于加拿大和墨西哥来说,如今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说到底,当两国幻想着靠“配合”特朗普就能逃脱关税的时候,其实已经注定了他们的结局。对于这些软柿子,特朗普是不介意再捏一捏的。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扮演的角色就越发关键了。中国贸易代表团之后还要去中东、欧洲、非洲,肯定是有具体的合作要谈,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中国能展示自己致力于互利共赢、坚持开放合作的决心。这将与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形成鲜明对比。最终结果会告诉我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并不是一句空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