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也不例外,特朗普打在中国身上的拳头,又反弹到了美国人身上。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华挥舞“关税大棒”,同时又对输美小包裹“小额豁免”政策 磨刀霍霍之际,2月6日,据观察者网报道:一些中国商家正考虑通过涨价等方式,以抵消特朗普政府征收的新关税和不断上涨的运费所带来的影响。
有商人提到:“每次美国增加额外关税,最终的代价都是美国人自己承担。”
客观来讲,出现这种现象,其实是可以预料的事情。
此前,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他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虽然由于事情来得突然,确实让当时的不少中国商家措手不及,但不久之后,我们就找到了很多的应对之法。
说白了,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的措施,不仅没有击败中国企业,反而还进一步助力了中企的全球化。
比如很多中企,就因此被迫走向全球化,一点点变得更大、更强。
此外,一些中国商家也会采取涨价的方式,应对特朗普加征关税所带来的影响。
现如今,特朗普又再次宣布对中国加征10%的关税,那么中国商家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肯定会相应的涨价。
当然,可能有人会担心,其它国家的商品,会趁机抢占中国商品的市场。
客观来讲,出现这种情况,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的全球产业链下,美国不管从什么国家买东西,其实都跟中国脱不了干系,比如一些商品,美国不管是从墨西哥还是越南那里买,最终应该都与中国相关。
此外,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在海外其实是非常强的,其中不管是价格还是质量,相比起其他国家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结果。
一是既摆脱不了中国商品对他们的影响。
二是最终的涨价代价还是会由美国人承担。
说白了,这次也不例外,特朗普打在中国身上的拳头,又会反弹到美国人身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美此轮斗法中,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插曲,那就是美国邮政在当地时间4日发布通知称,暂停接收来自中国邮政和中国香港邮政的入境包裹,结果在5日,美国又宣布恢复接收来自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入境包裹。
这实际上充分反映了美国对中国的无可奈何。
本来美国此举就是打算针对中国一些小商家,取消针对价值低于800美元进口商品的“最低限度”免税门槛,继续拿中国商品开刀,但问题是,美国这种行为不仅会涉及美国买家的利益,同时还会大大扩大美国海关的工作量。
说白了,也就是美国政府需要为此付出大量金钱和精力,因此,这也导致美国邮政不得不朝令夕改。
由此不难看出,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虽然看起来来势汹汹,但实际上,他们自己根本没有做好提前规划,甚至就是在胡乱出牌,而这种打法,怎么可能取得他们想要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