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宁蒸馍
人们排队购买保宁蒸馍。
1.揉面
2.制馍
3.排盘
4.蒸制
5.盖章
阆中名小吃保宁蒸馍。
阆中城远眺
四川阆中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回、汉、满多民族饮食文化汇聚,发展出保宁醋、保宁蒸馍和张飞牛肉等代表性美食,春节期间吸引很多游客前往品尝。
阆中,古称保宁,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不仅文化底蕴深厚,更以独特美食著称。每逢新春佳节,人们以品尝一种“盖章的馒头”开启新的一年,这就是阆中名小吃——保宁蒸馍。
保宁蒸馍是清代乾隆时,阆中回民哈公奎创制的一种名小食。它无中式馒头的碱涩味,也无西式面包的微酸味。
1926年修《阆中县志》载:“川中之麦皆花于夜,邑中之麦有独花于午者,故其面特佳。旧志云:面惟保宁最知名。取南麦碾细,用重箩筛之,白如干雪,蒸为馒首,名曰蒸馍。远行者携至千余里外,虽外霉内燥,去其霉,以水浸之,纵隔数月,蒸之移时,而色香如故。”
保宁蒸馍历史久远,早在蜀国虎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间,所辖军中皆以蒸馍为主食,后人为纪念张飞,便将蒸馍取名为“将军馍”。唐宋时期,保宁蒸馍与学子紧密相连,先后出了四位状元,于是蒸馍又有了“状元馍”的美誉。
保宁蒸馍的制作看似简单,却蕴含着许多讲究。面团的发酵时间、火候的掌握、配料的配比,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最终的口感。最为特别的是,每个保宁蒸馍上都有一个红色印章,红章代表祥瑞,寓意来年鸿运当头。
岁月更迭,这份传统美食早已融入千家万户,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希望新的一年能够红红火火,事事顺利。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卢丽嘉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