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大年初十,在雨雾朦胧的晨曦中,四会市江谷镇大垌村内锣鼓声、鞭炮声此起彼伏,秀才山下的盘山公路挤满了各地车牌的车辆,打破了小山村往日的宁静。



白赤马庙会上,村民放鞭炮、舞狮子,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记者 王绮彤

原来,该村正在举办一年一度的白赤马庙会,放鞭炮、舞狮子,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现场年味浓浓,吸引了大批村民及游客前来参与。

白赤马庙会理事会成员黄永昌清早六点便起来忙着布置庙会现场。他身着笔挺西装,脸上是掩不住的笑意:“每逢大年初十举行的白赤马庙会,是我们村在新春期间最重要的活动。为了举办这场盛会,我们理事会30多位成员从去年12月就开始筹备。大到活动宣传与组织安排,小到现场为宾客们准备面包和水,我们都亲自操办,尽可能地考虑周全。”

天空中虽飘着蒙蒙细雨,却依旧阻挡不了群众热情。白赤马庙前,一边是喜庆的红鞭炮高高挂起,各村舞狮队轮番表演,另一边是文艺表演舞台火热开唱,为观众们送上新年祝福。现场人头攒动,每个人的脸上都喜气洋洋。

村民朱先生已年过七旬,对白赤马庙的传说,他烂熟于心。“白赤马庙会传承至今已有500多年。相传在南宋时期,有两位天将分别骑着白赤两匹神驹,为四会地区百姓平乱。在水渠边浣洗衣服的妇女只匆匆见到其翩然而去的背影。”朱先生指着庙后的几块石墩说,“这是当时坛前的两座石狮子。为纪念两位将军的功德,后世的人们在大垌村设坛祭祀,由于不知其姓名,就以其座驾白赤二马尊称他们,这也是白赤马庙名称的由来。”

朱先生介绍,白赤马庙最大的特色是祭坛设于庙外,人们在庙外举办庆典。当地人认为,白赤二马生性自由,庙前水渠形如马槽,四周围绕青草,可供其自由奔跑,驰骋天地。

2013年,白赤马庙会入选肇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当地成立了专门理事会操办庙会事宜。

“近40年来,我每年都参加庙会,今年的活动丰富热闹,年味十足!”村民朱先生笑道。据了解,白赤马庙会(炮会)仪式内容丰富,包含送炮、舞狮、问炮等项目,每年都吸引近万名群众前来参与。该庙会保留了众多民间艺术、体育竞技活动的原生形态,传承着当地传统艺术表演形式,对保护民间文化艺术、促进宗族和谐、营造欢乐祥和的新春氛围发挥着重要作用。

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王绮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