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素材来源:国画周刊——李芥荫《月是故乡明》

设计/制图:刘雯

“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

若天理不容,我便逆转这乾坤。”

“我知道你会回来的,因为我们都太年轻,

不知天高地厚,我想试试!”

据灯塔专业版,截至2月9日19时,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累计观影人次破1.60亿(不含预售),成为中国影史观影人次冠军!


在光影交织的奇幻世界里,银幕上翻涌的不仅是东海巨浪,更是千万观众心底压抑的暗流。这部看似热闹的动画,实则剖开了当代年轻人最隐秘的伤口,又悄悄敷上一剂温暖的心灵良药。让我们在感受热血与激情的同时,也能收获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0 1

命运是刻在掌纹里的火

要有敢把五指攥进烈焰的愚勇

人的出身、标签常被视作“宿命”,但个体的选择与努力才是突破限制的关键。

第一部里,哪吒作为“魔丸”转世,被预言注定为祸人间,但他最终选择反抗天命,用行动证明命运并非注定。第二部里,为了不暴露魔丸的身份,哪吒在开始也选择躲藏。


“以前我一直在躲、在藏,直到无路可走,我才明白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

但当退无可退时,他才明白直面才是唯一的出路。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有逃避困难的时候,可逃避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勇敢地直面生活的挑战,我们才能真正成长。

“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理不容,我便逆转这乾坤。”

从“魔丸”到“英雄”的转变,本质是一场自我认同的觉醒。哪吒的觉醒告诉我们:人可以通过行动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

他最终喊出:“我是谁,我自己说了算!”这打破了外界定义对个体的束缚。在社交媒体的标签化时代,许多人陷入“他人凝视”的焦虑。哪吒的宣言提醒我们:真正的身份应由内心定义,而非社会规训。

逃避无解,唯有直面困境,才能突破自我,找到出路。

0 2

成见”从不用铁铸牢笼

它只消把符咒种进千万双眼睛

《认知突围》中说:“当你的头脑中已经形成某个预设立场或者你倾向于得到某个结果时,你就更容易在搜寻证据的途中不知不觉偏离公平。”

在《哪吒2》中,那句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不仅是对神话世界的控诉,更是一面照向现实的镜子。


申公豹因妖兽血统被仙界排斥,即便勤学苦练仍被视为“异类”,为了出人头地,拼尽全力考入阐教。当陈塘关百姓惨遭屠戮时,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申公豹是罪魁祸首。这种无端的怀疑,仅仅是因为他的妖族身份。

可电影却来了个大反转,在家人离去的巨大悲痛下,申公豹为救李靖夫妇挺身而出时,观众才意识到,善恶并非由身份决定,而是行动。

玉虚宫代表正义,看似和蔼可亲的仙尊,竟然是一个蔑视生命的反派;而那些高高在上的仙官们,实际上都是一群杀人不眨眼的伪善家。

直到这些人的丑恶嘴脸一点点被撕开,我们才惊觉自己早已成为“成见之山”的一部分。

电影中的这些情节直戳人性痛点:人们总习惯用简单标签去粗暴定义复杂世界,却选择性无视了标签背后那些有血有肉的生命,以及他们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

“仙,不一定是好的;妖,不一定是坏的;魔,可以是正义的。”放下对他人的预设判断,才能看到真实的灵魂。

0 3

从逆天改命到破规新生

暗流下是集体无意识的反抗共鸣

如果说《哪吒1》是关于打破命运的抗争,那么《哪吒2》则是对规则的挑战。在电影的奇幻世界里,哪吒所反抗的,不再仅仅是某个人,而是整个社会的规则,是江湖的规矩,是根深蒂固的结构性不公。

从心理学的荣格学派理论来看,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深处,潜藏着一种“反抗者原型”。这种原型,就像是深埋在我们心底的火种,等待着被点燃。


当东海龙族奋力挣开禁锢的锁链,百万海妖齐心协力举起定海神针,那场面,仿佛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怒火终于爆发。

镜头缓缓扫过,每一张面孔都诉说着无尽的故事:龟丞相那微微颤抖的鳞片之下,藏着的是千年的默默隐忍;夜叉赤红如血的瞳孔之中,倒映着的是世代遭受的屈辱。

这些细腻入微的细节,就像一根根尖锐的针,深深扎入观众的记忆深处。

我们不禁深思:谁定义了好坏?谁决定了善恶?答案似乎指向了那个固化的阶级和世俗的偏见。

而导演巧妙地运用神话这层华丽的外衣,包裹住了一个残酷又真实的社会隐喻:压迫的力量越是强大,反抗的种子便会在黑暗中扎下更深的根,积蓄着爆发的力量。

在这一刻,电影不再仅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唤醒了内心深处那份对不公的抗争精神 。

0 4

所有“不知天高地厚”的选择

都在重构着“成熟”的真正含义

影片结尾敖丙向哪吒走来,二者对视,哪吒的眼神笃定,像是早已知晓答案。


“我就知道你会来的。”“为什么?”

“因为我们还年轻,不知道天高地厚。”

在这里,年轻的定义与年龄无关,只关乎我们如何选择活着。

他们不懂什么叫知难而退,只知道心中的正义不能被掩埋。他们以青春的热血,去挑战那看似坚不可摧的旧秩序,哪怕前路荆棘丛生,哪怕敌人强大无比,也绝不退缩。

影片中的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年轻就该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敢于向一切不合理说“不”。哪怕最终会头破血流,那也是青春最值得骄傲的勋章 。

就像导演饺子所说: “妥协是很容易的,大家都会妥协,大部分聪明的人,碰一碰之后觉得疼,就会缩回来,但像哪吒和敖丙这样的,还是会照自己的方向继续碰下去,有点蠢蠢的,不太聪明,但大家喜欢的就是他们的这种精神,叛逆、执着、本真的少年气。”

所有“不知天高地厚”的选择,都在重构着“成熟”的真正含义——它不该是向现实下跪的膝盖,而是明知深渊在前,仍愿为值得之事纵身一跃的脊梁。


“谁来定义什么是魔?什么是仙?”那些定义可能原本就是为了框住我们普通的一生。


世间从无宿命

只有不敢挣扎的懦夫

愿我们都能在生活的浪潮中

做自己命运的主宰

勇敢追梦

成为更好的自己

总策划/刘龙

监制/张建全 主编/赵梓希

编辑/姜琼

点亮在看,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