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有这样一座城,无数次见证过狼烟烽火、城头变幻,也正在经历着古城新貌、凤凰涅槃。既亲历过大唐北都的繁盛,更经历了水淹火烧的断壁残垣。经历了两千多年的繁华与沧桑,这座千年雄城在新时代再披锦绣。
当你踏上这片土地,就如同推开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这里的古建和庙宇,仿若岁月亲写的诗篇,每一块砖瓦,每一道梁枋,都能讲述一段尘封往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太原,走访晋祠、天龙山石窟和永祚寺,一起去探寻那些淹没在时光里的动人故事。
晋祠
三晋遗珠 匠心永恒
晋祠是太原的文化瑰宝,被誉为“三晋遗封”。西周初年,周成王将胞弟姬虞分封至唐地,后叔虞宗族一支迁至晋阳,在晋水源头建唐叔虞祠。姬虞之子燮父因晋水改国号为晋,唐叔虞祠也逐渐演变为晋王祠,也就是现在的晋祠。
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叫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这样描述,“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由此可见,晋祠在当时已经初具规模。历经千年风雨,多个朝代的不断重建和扩建,晋祠也从一座简单的祠堂,一跃成为最具北方祠庙特色的古典园林。这里汇聚了唐、五代、宋、元、明、清多个朝代的建筑和文物,就像一座露天的历史博物馆,向我们展示着中国古代祠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的精华。
走进晋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气势恢宏、布局精巧的建筑群落。中区建筑以圣母殿为中心,鱼沼飞梁、献殿、水镜台等建筑,形成一条壮观的中轴线。这座为纪念唐叔虞之母邑姜而建的圣母殿,内部陈列着43尊栩栩如生的宋代彩塑,衣袂飘飘、神采飞扬,各具特色。
晋祠的魅力,可不止这些精美的建筑,“三绝”同样令人赞叹。周柏历经千年,依旧苍劲;宋代彩塑细腻生动,展现出高超的雕塑技艺;难老泉复涌,千年晋祠生机无限。
来到这里,您不妨放慢脚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每一处建筑的精妙细节,感受古人的匠心独运;也可以侧耳聆听那潺潺的泉水声,让思绪随着水流穿越时空,与历史来一场深情的对话。
天龙山石窟
千年石窟 艺术瑰宝
晋祠的旁边,就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天龙山石窟。它坐落在太原市西南的天龙山山腰,始建于东魏时期,历经北齐、隋、唐等多个朝代的开凿与修缮,慢慢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走进天龙山石窟,就像走进了一个艺术的殿堂。窟内佛像造型典雅、姿态各异,或慈悲或肃穆,每一尊都承载着深厚的人文情怀。这些精美的艺术瑰宝几百年来历经磨难,曾遭严重破坏与盗掘,一些佛像已经残缺不全。
幸运的是,现代数字化技术让天龙山石窟重焕生机。借助数字化复原技术,残缺佛像得以完整呈现,虚拟现实技术更让人们能身临其境感受佛像魅力。
永祚寺与双塔
凌霄双塔 古寺梵音
在太原的众多地标建筑中,永祚寺,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那一个。一些老太原人习惯称它为双塔寺,这座古寺始建于明代,距今已400多年。寺内的永祚寺双塔又名凌霄双塔,就像两位顶天立地的巨人,傲然屹立,它们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衰变迁,也承载着无数太原在外游子的乡愁。
双塔中的宣文塔建于1608年,文峰塔早九年建成,是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善、塔身最高的砖塔双组。登塔远眺,太原城的古今风貌尽收眼底,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
除了双塔,永祚寺的大雄宝殿上还建有“三圣阁”,这是无梁建筑中的杰出代表。无梁殿采用了极为独特的建筑结构,整个建筑不使用一根梁木,却能够稳稳承受巨大重量,充分展现了古代工匠们超卓的技艺和无穷智慧。寺内还广泛种植着牡丹花——“紫霞仙”,“花开时节动晋阳”,每年4月中下旬和5月初,到永祚寺看牡丹已成为这座城市饮食男女们的广泛共识。
晋祠、天龙山石窟、永祚寺,就像一颗一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太原这座古老而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中。它们是历史的亲历者,是艺术的瑰宝,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在这趟充满惊喜与感动的探寻之旅中,我们领略到了古人的无穷智慧与卓越匠心,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历史的源远流长和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下篇,我们将继续深入太原,走进纯阳宫、崇善寺,去探寻更多古建寺庙背后的故事,去感受道教与佛教建筑的艺术魅力。
来源:山西文旅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