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一起普通的信访接待引起了开封市龙亭区人民法院多元解纷中心主任梁成勋的注意。某小区业主李某因不满物业费判决结果,在判决未生效期间想通过信访渠道反映诉求。这起看似普通的物业纠纷背后,实则隐藏着业主与物业公司长期积累的矛盾。梁成勋当即决定启动"信访化解+人民调解"联动机制,将案件分配给了人民调解员李运景和李永田。
接过案卷的人民调解员李运景,在堆满法律文书的办公桌前伏案研读。判决书显示,李某因拖欠物业费被起诉,法院虽驳回了物业公司主张的滞纳金,但判决李某按九折支付物业费的结果仍令其难以接受。"要让当事人真正解开心结,必须找准矛盾的症结所在。"李运景与搭档李永田商议后,拨通了李某的电话。
"你们和法院都是一伙的!"电话那头传来激动的女声,李某细数着水管脱落断开、下水口不清理等多项物业服务缺失问题。面对当事人的抵触情绪,两位人民调解员没有气馁,而是柔声相邀:"大妹子,咱们当面把问题说开,你看明天上午来调解室聊聊可好?"
次日上午,调解室里,信访人李某拿着资料,说到动情处眼眶泛红:"不是舍不得那几千块钱,实在是交了钱心里憋屈!"人民调解员李运景对照《民法典》合同编逐条解释:"咱们签了物业服务合同,按时缴费是法定义务。您看判决书这里......"翻开特意标注的类案检索报告,李永田补充道:"咱们区类似案件都是这样处理的,要是每个业主都不交费,小区正常运转都成问题啊。"
眼见李某态度有所松动,调解团队趁热打铁将情况与物业公司进行了沟通。企业也认识到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春节将至,若能妥善化解矛盾,对提升业主满意度也是契机。"物业公司对业主提出的服务瑕疵全部予以了整改。
隔天一早,信访人李某来到法院。在调解协议上签字时,她感慨道:没想到调解员把我的事实实在在的放在了心上。她撤回上诉,明确表示息诉罢访,并主动缴纳了拖欠费用。
"既要解法结,更要解心结。"多元解纷中心主任梁成勋表示,这起案件的成功化解,正是龙亭区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一调解纷争,既能让当事人服判息诉,还能促进信访化解,一举两得。这起物业纠纷的圆满化解,不仅让当事人卸下了积压已久的心理包袱,更彰显了"访调对接"机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价值。
供稿:开封市龙亭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