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的长大,经常就有家长问:要不要给孩子报体能课。但是这个体能课看起来就是跑跑跳跳,真的对孩子有用吗?
大家好,我是卿晨。我家老大在2岁后报名了平衡车课程,每节课前30分钟都是老师带着做体能训练。也参加过专门的体能训练课和比赛。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还是可以让孩子去练习体能的。
孩子练体能有什么好处
体能锻炼可以促进孩子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让孩子感到轻松和愉悦,通过运动释放自己的压力和情绪。还能增强孩子听懂指令的能力,专注力更强。
1、运动能力
通过各种跑、跳、投、攀爬等动作的训练,能让孩子的身体各部位更加协调地配合。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肌肉力量。压腿、下腰等,帮助孩子提高身体的柔韧性。
2、感知觉能力
在体能课上,孩子需要在不同的空间环境中完成各种动作,如在高低杠之间穿梭、在平衡木上行走等。单脚站立、闭目单脚跳等,能够强化孩子的本体感觉。
3、心理和社交能力
当孩子在体能课上完成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成功爬上一定高度的攀爬架或完成一组高难度的动作组合时,会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锻炼过程中的不断尝试、成功、失败可以让孩子感受坚持、放弃、勇敢等。接力赛跑、拔河比赛等。在这些活动中,孩子需要与队友相互配合、协作,共同为了团队的目标而努力。
不同年龄的体能锻炼不同
体能课运动强度需依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合理控制,要以孩子的能力为标准,切勿随意和他人攀比能力。
3岁以下以大运动发展为主。
3-6岁:可安排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如模仿小动物跳、跑等,中间适当休息,15-20分钟为宜,每周进行 2-3次体能课,让孩子逐渐适应运动节奏。
以身体微微发热、稍有出汗为宜,如让孩子以较慢的速度绕场地慢跑,或进行简单的跳跃游戏,每次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以亲子游戏为主。
7-12岁:增加一些技巧性和协调性的训练,如篮球运球、跳绳等,30-40分钟,每周安排 3-4次体能课,帮助孩子保持运动状态,提高运动能力。
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进行分组训练,一般强度以孩子运动后心率达到 120-140次/分钟左右为宜。例如进行中速的长跑练习,或设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障碍跑项目。
13-18岁:安排一些高强度间歇训练、力量训练和专项运动训练等,如进行篮球、足球等球类比赛,或进行杠铃、哑铃等力量训练,40-60分钟较为合适,每周进行 4-5次体能课,满足他们身体发展和运动需求。
运动强度可适当提高,以运动后心率达到140-160次/分钟左右为宜,甚至在一些专项训练中可以短时间达到更高心率。比如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时,可让孩子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冲刺跑,然后短暂休息,再重复。
在运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孩子的身体反应和疲劳程度,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同时,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运动节奏,确保运动安全和效果。
希望对你有帮助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我是卿晨,家庭教育指导师,一儿一女,左手看书育儿,右手写文分享,关注我,一起轻松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