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位列全球死因第四位,其病原多样、传播途径复杂、并发症多样,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冬季是肺炎发病率较高的季节,每年冬季各医疗机构呼吸科人满为患,一床难求。
肺炎治疗最重要的武器是抗微生物药物,包括抗生素、化学合成的抗菌药、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和抗寄生虫药。它们让许多曾经致命的感染性疾病变得可防可治。然而耐药性的出现,使不少抗生素失去了神奇的力量,让肺炎越发难治。
那么,该如何应对耐药问题呢?这需要人人参与肺炎防治,提高对抗微生物药物的认识。
及时进行病原检测
肺炎的临床表现类似,都有发热或咳嗽、咳痰等表现,但引起肺炎的病原体却差异很大。
近十年来,病毒已成为肺炎最主要的病原体。在冬季,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肺炎占比接近40%。研究显示,我国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支原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而老年人中多为铜绿假单胞菌和流感病毒。
此外,由于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免疫抑制药物的广泛应用,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逐渐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肺炎患者群体。这类人群不仅容易发展为重症肺炎,而且常出现不同病原体的混合感染。病毒持续流行还可导致真菌感染性疾病的激增。据报道,流感和新冠相关肺曲霉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0%和15%,且两者的病死率高达50%。
肺炎病原体种类多样,如何鉴别不同类型的肺炎成为当前最关键的临床问题。只有明确了患者感染的病原体种类,才能对症下药、精准治疗。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很多快速多重的呼吸道病原检测技术,甚至网上也可以买到类似的呼吸道病原检测试剂,可以同时检测10余种病原(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如果早期发现症状,患者居家进行一些简单的检测,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就能避免病情加重,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抗生素不是万能的
引起肺炎的病原体不同,用药也不同。抗生素只能治疗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对病毒性肺炎无效。轻症肺炎口服窄谱抗生素即可,应尽量避免随意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免造成细菌耐药和二重真菌感染。肺炎支原体对阿奇霉素耐药明显,可能会造成症状改善延迟,因此临床医生会使用米诺环素或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治疗耐药支原体。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抗感染用药建议供大家参考:
流感病毒:可选用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法维拉韦等,青霉素、头孢类药物无效。
新冠病毒:可选择先诺特韦/利托那韦、氢溴酸氘瑞米德韦、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等,青霉素、头孢类药物无效。
肺炎支原体:若怀疑阿奇霉素耐药,8岁以上儿童可选择米诺环素或多西环素,18岁及以上成年人可选择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等,用药选择建议咨询医生,不要擅自用药。
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军团菌等:阿奇霉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药物均可治疗。
肺炎链球菌:可选择口服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头孢地尼等,口服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等也可治疗。
抗生素不是消炎药,抗生素不是退热药,抗生素不是化痰药。因此,不要滥用抗生素,保护好手中最好的武器,耐药防控,重在人人参与。
预防和康复同样要重视
发生肺炎,特别是特殊人群发生肺炎,风险较高,甚至可能长期危害健康,因此预防肺炎非常关键。
目前,预防肺炎最有效的手段还是接种疫苗,建议重点人群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包括医务人员,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的人,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的脆弱人群及员工,孕妇,6月龄至5岁的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等重点场所的工作人员。
此外,建议慢性病人群和儿童青少年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注意手卫生、佩戴口罩等健康生活方式也需要继续保持。
肺炎的合理诊疗还应包括对患者长期并发症的管理和早期干预。部分流感、腺病毒、支原体等感染人群会出现持续的乏力、咳嗽等症状,且此类患者再感染及重症风险显著增加。儿童患者的气道免疫功能状态与成年人有显著差异,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后气道结构及功能损害的影响更为深远。因此,肺炎症状好转后还需要坚持康复、坚持休息、坚持密切观察,避免病情反复或症状迁延。
希望人人参与肺炎防范,正确了解和认识肺炎这个疾病,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亲人、朋友。
文: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王一民
编辑:穆薪宇 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1GY2CMMT】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