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飞凡是我国投身病毒学研究的第一人,被誉为“中国疫苗之父”。

他还是全世界第一个成功分离出沙眼病毒的人,这项成果解决了困扰世界千年的传染病。

然而在中国,很多人连这个名字都没听说过。



1992年邮电部为汤飞凡发行的纪念邮票

一、少有大志

汤飞凡是湖南醴陵人,生于1897年,他15岁考入湖南甲种工业学校金工科学习,17岁时弃工学医,报考湘雅医专。

湘雅医专是由湖南育群学会与美国耶鲁大学联合创建的,全用英语教学,汤飞凡还没学过英语,他鼓足勇气向主考的美国牧师胡美请求:“请允许我暂免英语考试,进学校后再补考。”

胡美被他的勇气感动,再加上校长颜福庆的关照,汤飞凡被破格录取了。

进入学校后,汤飞凡一年翻破了一本英语字典,很快通过了英语考试。

求学期间,汤飞凡最感兴趣的就是微生物学,他对当时国际上顶尖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法国)和科赫(德国)非常崇拜。日本的柴三郎被称为“东方的科赫”,汤飞凡便立志成为“东方的巴斯德”。

从湘雅医专毕业后,汤飞凡并没有成为医生,他说:“当一个医生一辈子能治好多少病人?如果发明一种预防方法,却可以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

于是,汤飞凡考进北京协和医学院细菌学系,专门研究细菌。三年后,汤飞凡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奖学金,决定赴美深造。

出国前,汤飞凡跟湘军团长何键的二女儿何琏结了婚,何键也就是后来的“湖南王”,这桩婚姻,给他晚年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



学生时代的汤飞凡

汤飞凡进入哈佛,师从世界闻名的学者汉斯·津瑟(中文名秦瑟)。秦瑟直接让汤飞凡参与研究,使得他在细菌学研究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汤飞凡撰写了多篇论文发表在美国的权威杂志上,引起了美国微生物学界的重视。

毕业后,秦瑟一再挽留汤非凡,希望他能留美工作,汤非凡拒绝了,他毅然回到了中国。

1929年春,汤飞凡回到上海,先后任中央大学医学院细菌学副教授、上海医学院教授。

二、研制“中国第一支青霉素”

抗战时期,汤飞凡任中央防疫处处长。那时,青霉素开始用于临床,它对很多病都能药到病除,中国抗战前方,很多人都等着它救命。

然而,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在当时国际上属于军事机密,中国人能买到的数量奇少,价格奇贵,汤飞凡决心攻克青霉素的生产工艺。

1941年冬,汤飞凡带领着防疫处,正式开始试制青霉素。第一歩要找到能产生青霉素的菌株,于是,防疫处掀起了“寻霉热”,鞋子、旧衣、水果、古钱等各种物品上产生的青霉,都被他们找来研究,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可汤飞凡依然坚持着。



1945年1月汤飞凡(前排右三)与防疫处技术人员合影

终于有一天,一个同事从皮鞋上发现一团绿霉,汤飞凡拿到实验研究,终于分离出一株能产生青霉素的菌株,这是我国第一次分离出青霉素。

汤飞凡带领着团队,又经过了上百次试验,终于在1942年培育出了合格的青霉菌。

汤飞凡攻克了青霉素的生产工艺,然而由于经费缺乏,仍然无法进行工厂化生产,直到1944年春,汤飞凡的英国友人李约瑟来访昆明,在李约瑟的斡旋下,英国红十字会向中国捐赠188万元,解决了汤飞凡的经费困难。

1944年9月5日,在汤飞凡的带领下,中国自研的第一批青霉素粗制品诞生。第一批出品五瓶,送了两瓶到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鉴定,均获好评,随后中国的青霉素大量投产,甚至能供欧美的盟军使用。

如今,我国青霉素的年产量能占到全世界的75%,汤非凡功不可没。



汤飞凡

三、以身试毒

汤飞凡一生最重要的成果,是他分离出了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原体。

早在上海医学院当教授期间,汤飞凡便开始对沙眼病进行深入研究。30年代,日本科学家野口英世发表论文,称他已经分享出了沙眼病原体颗粒杆菌,引起学界轰动。

但汤飞凡对野口英世的结论有怀疑,他按野口的论文做实验,在长达7个月的实验中,仅有一次存在野口提到的“颗粒杆菌”,但他将这株菌接种兔子和猴子,都没有产生沙眼症状。

汤飞凡发表实验结果,激怒了以野口为傲的日本人,他们对汤飞凡发起了舆论攻击,但汤非凡淡定以对,继续研究,他将病原体接种到自己眼中,完全没有产生沙眼症状,事实胜于雄辩地证明了野口的“颗粒杆菌”不能引起沙眼。1935年,汤飞凡的研究结果被国际承认,野口的论文被彻底推翻。

此后,汤飞凡对沙眼病的研究也因为战争而中断。

时间来到1954年,汤飞凡多次到农村调查,看到沙眼病的病患情况十分严重。那时,中国沙眼病的发病率高达55 %左右,农村地区的发病率更是高过80 %,这激起了汤飞凡研究沙眼病的强烈愿望。

于是,汤非凡辞去了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的职务,到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去研究沙眼病。经过两年多的实验,1956年8月10日,汤飞分离出了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原体,多次验证后,汤飞凡于1957年发表论文,引起了世界学界的关注。



1955年汤飞凡(中)向张晓楼(右)介绍从鸡卵上分 离出的沙眼病原体

由于有了野口英世的先例,要证明分离出来的就是沙眼的病原体,就只有做人体实验,但实验有失明的风险。汤飞凡决定“以身试毒”,他将病原体滴入自己的眼睛,很快就出现了沙眼的症状,证明了他分离出来的就是沙眼病原体。

汤非凡还坚持40天不做任何治疗,以收集一批十分可靠的临床数据,为以后的沙眼病治疗作参考。

随后,十几个国家的实验室,都确证了汤飞凡的研究成果,国际上把他分离出的沙眼病原体命名为“汤氏病毒”,汤飞凡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在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人。

找到了病原体,沙眼的治疗与预防都有了科学依据,科学家们根据分离出的病毒,很快研制出了治疗药物,曾经危害全球的传染病沙眼,现在几乎绝迹了。

四、受辱自杀

汤飞凡是一名科学家,但他的身上,背着一个难以摆脱的政治包袱,他的岳父是湖南军阀、国民党上将何键。

1949年,汤飞凡面临人生抉择,为了妻子何琏考虑,他决定接受美国老师的邀请,去哈佛教书。他先将大件行李提前运往香港,然后买了4月6日凌晨的飞机。

就在登机前,汤飞凡改变了主意,他对何琏说:““离开自己的国家去寄人篱下,我的精神不愉快!”

何琏说:“好!那我们就不走了。”

新中国成立之初,汤飞凡还是受到了新政府的礼遇的,国民党的中央防疫处,被汤飞凡保护了下来,新政府将其改为新中国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飞凡任所长。

随后,汤飞凡投入了新中国的防疫工作之中,他主持研制、生产鼠疫减毒活疫苗、牛痘疫苗、麻疹活疫苗、黄热疫苗等,一生研发疫苗硕果累累,为新中国的防疫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50年代,汤飞凡“中国疫苗之父”的名声已誉满神州。



汤飞凡

然而,悲剧还是来了,1958年,在“拔白旗”运动中,岳父是国民党上将的汤飞凡自然被打成了“白旗”,研究所里天天开会批斗,要拔掉他这面医学界的“白旗”,甚至给他扣上了“特务”、“间谍”这两顶帽子,最终,不堪污辱的汤飞凡,于1958年9月30日选择自尽,时年61岁。

国际科学界没有忘记汤飞凡。1970 年,国际上将极小的,非运动性的,专在细胞内生长的微生物。命名为衣原体, “沙眼病毒”便正式改名为“沙眼衣原体”,汤飞凡因此也成为了国际公认的“衣原体之父”。

1979年,原卫生部为汤飞凡平反。

斯人已逝,但他的研究成果永远福泽后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