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鸭绿江畔,中朝边境线,滴台村五社,气温零下28℃。

一面靠山,三面环水,五社所在地呈半岛之势。吃完早饭,村民郑德祥就领着小狗米奇,来到岛上的最高处。



米奇蹦蹦跳跳,缠着主人陪它玩耍。郑德祥却只是裹紧了棉袄,在寒风中一丝不动,眼盯盯地望向江对岸。

待看到对岸有几个小小的人影从路基上下来,走向江岸边的一艘小船,郑德祥才回过身来叫道:“米奇!回家!亮亮来了!”

米奇愣了一下,冲着江面叫了两声,拧身一蹿,蹬起几片积雪,追上了急匆匆的主人。

过江记

亮亮叫刘贵良,是国网白山市城郊供电公司台区经理。

此时,他和徒弟兰永浩正一寸一寸地细细观察和摸索船体,不时再轻敲一下船板。



“人在江上,船就是命根子。”刘贵良告诉记者,也提醒徒弟。

检查停当,再把两个大大的工具包稳稳地放在船中央,待众人坐定,刘贵良便操起船桨,一声低喝,小船离开江岸。静水深流,船体破开江面的薄冰,发出清脆的声响。



“春节之前,我俩办了两件事。”刘贵良告诉记者,“一是给五社的村民们安装了电采暖峰谷电表。二是换了水泵,接好了电。”

滴台村五社共有9户人家,寒冬时节,在城镇里有住房的村民便离开小岛。此时,五社仅剩4户人家。

刘贵良负责五社的供电服务工作。他为人热忱、服务贴心,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亮亮”。

亮亮一周至少上岛一次。一是巡检维修电路,为村民用电提供保障服务,二是顺便为村民们捎一些快递邮件,帮忙置办些生活物资。前者是刘贵良的本职工作,后者是亮亮的暖心之举。



天寒地冻,但江面并未完全冰封,一半是水,一半是冰。当地人管这叫“糊涂江”。

随着冰层变厚,小船渐渐破冰乏力。待到冰层厚实的区域,刘贵良寻了一处停靠点,领着众人下船,踏冰而行。

天晴无风,万籁俱静。冰上有雪,脚下咯吱作响。

“滴台村是白山市浑江区三道沟镇最偏远的村子,五社这边交通最不方便,早些年用电都成问题。”刘贵良边走边聊,“不过,近20年来,所有问题都成了历史。”

“今冬雪不大,往年雪深到膝,爬山时才够酸爽。”不知不觉间,终于踏上陆地,刘贵良摘下棉帽,头上热气腾腾。

“上山!”他把棉帽上的白霜拍打了几下,重新戴上,大步走在前面。

上山记

上山的路有之前被人踩出来的小路,也有为抄近路临时选择的捷径。



但无论是小路还是捷径,都隐没在荒草与乱石间,更因有冰雪覆盖,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稍不留神就可能滑倒。

好在刘贵良熟悉路况,在前面大步流星带路,记者每一步倒也走得踏实,只是气喘吁吁,比不得他气定神闲。



转过一道山梁,一大片藤蔓进入视野。藤蔓在寒风中交织缠绕,虽不见绿意,却透着一股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这就是五味子。”刘贵良回头大声告诉记者。记者知道,这可是滴台村的宝贝。

别看现在的滴台村是冰天雪地,但在夏季,这里水碧天蓝、花红树绿,景色宜人。“尤其在秋季,红彤彤的五味子漫山遍野,那叫一个美!”刘贵良环视四周,仿佛那绚烂的美景就在眼前。

“村民增收致富,主要靠五味子。”刘贵良告诉记者,“2021年的时候,五味子湿果价格下跌,村里损失挺大。后来,我们公司发现别处村屯用空气源烘干机烘干五味子,可有效避免人工烘干效率低、受天气影响大等问题,于是就领着滴台村村民去实地调研,后来还为村民办理增容手续、架设线路、安装和调试用电设备……”

“亮亮!”前方一声呼喊打断了刘贵良的讲述。原来是郑德祥和米奇来迎接亮亮。

“这个老郑,一家四口人,靠着种五味子和捕鱼这两项营生,一年能有20多万元的收入。”刘贵良转身刚跟记者说完,郑德祥一个拥抱把他紧紧搂住。

“过年好!亮亮!可想死我啦!”郑德祥哈哈大笑。刘贵良弯下身来,一把抱起摇头摆尾的米奇。

暖冬记

“快进屋,暖暖身子!”七转八转,众人一路说笑着进了村,先来到郑德祥的家。

“给,这是你的快递。”刘贵良把背上的工具包放在炕头,从里面掏出一个纸箱。米奇好奇地扒着炕沿去嗅。

打开纸箱,众人一看,原来是宠物抛球器。

“哈哈,这是给米奇买的‘年货’。”郑德祥对记者说,“日子越来越好,也得让它享受一下‘红利’。”众人大笑。



室外寒气逼人,室内热流充盈,郑德祥指着墙上挂着的电采暖设备说:“亮亮,这东西管用,大家都说好。这几天冷得厉害,柴火棒子咋烧也不如它暖和。”

“白天室外温度高,温度调低一些,晚上再调高一些,这样按照峰谷电价能够更节省电费。”刘贵良提醒道。

“我记着呢,早8点到晚9点一度电是0.575元,其余时间段是0.325元。”郑德祥转头对记者说,“刚开始村里人还有点舍不得用,但亮亮春节前给我们安装上了峰谷电表,能区分用电高峰和低谷分别计量。大伙用上后,发现比其他生活用电便宜。”



说着话,刘贵良领着徒弟走出门,来到屋后对电表线路查看一番。

接着,二人又来到院外的电杆前。刘贵良腰上系好安全绳,脚上套稳防滑脚扣,双手紧抱电杆,稳稳攀爬至杆顶。



他仔细查看每一处连接点,确保线路安全无虞。

完成杆顶作业,刘贵良又走向郑德祥家的水井,确定水泵电源一切正常。



如此这般操作,刘贵良和徒弟在村里各户重复完毕,时间已近晌午。随后,二人谢绝了郑德祥的一网兜江鱼,下山返程。

当小船再度划至江心,记者留意到,岛上最高处,郑德祥的身影久久不曾离去……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广欣 杨悦 曲镜浔

责编:秦楚越

编审:裴晶莹

监审:董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