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日)上午10时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
黄旭华院士遗体送别仪式
在湖北武汉举行
有一种致敬
“不远千里,送您一程”
送别仪式现场庄严肃穆
哀乐低回
有许多群众自发前来送别黄旭华院士
在黄老遗像前
人们鞠躬悼念,献上鲜花
追思缅怀
“第一、第二、第三研究室……”
灵堂内
一些来自黄老同事们的花圈的落款
并没有姓名
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他们就是新时代的黄旭华”
一束束鲜花附着信件
寄托着对黄老的思念
连日来
送别黄老的鲜花汇成了海洋
人们纷纷自发前往黄老生前工作研究所
送上鲜花吊唁
不能到达现场的网友
远程送出鲜花,写下留言
满是对黄老的不舍和敬意
在吊唁仪式现场
有束花的落款令人泪目
“黄总师一路走好,核潜艇36棵青松敬”
中国第一批核潜艇试航员
被誉“36棵青松”
他们隐姓埋名
每次出海前都要写下遗书
“出航可能就回不来”
除了越来越多的鲜花
人们通过放置各种
和黄老“深潜”一生有关联的物品
来缅怀这位为祖国
核潜艇事业奉献一生的功勋科学家
上海交通大学师生缅怀黄旭华
黄旭华用百年舰船人生谱写出不朽的传奇华章,他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为交大人树立了光辉榜样,是当之无愧的国之脊梁、交大之光,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铭记。黄旭华逝世后,上海交通大学师生在他在校期间参加过的进步社团“山茶社”旧址、校内旭华路和其母院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纪念展厅等场所举行了多场悼念追思活动。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传承和发扬黄旭华的精神品格,矢志不渝,砥砺前行,以此作为对最好的缅怀。
——前往武汉参加追思会的
母校师生代表
烽火岁月求学交大
铸就报国初心
黄旭华是交通大学1949届校友。青年时期,黄旭华立志科技报国,以专业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交通大学造船系。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救亡图存运动,加入进步学生社团“山茶社”,并于上海解放前夕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党需要我把血一次流光我做到,党如果不是要求一次流光,而是一滴一滴慢慢流,一直流尽为止,我也坚决做到。”黄旭华用忠诚和奉献的一生,践行了当初的誓言,以深厚的家国情怀树立了一座交大人选择责任和勇担使命的精神丰碑。
黄旭华在交大求学时的照片
黄旭华毕业证书
黄旭华报考时填写的招生报名单
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1949届毕业生留影(后排左三为黄旭华)
上海解放后“山茶社”成员在交大校园内合影(前排右三为黄旭华)
2011年4月,黄旭华在昔日宿舍执信西斋前留影
三十载无名岁月
写就深海长征惊天史诗
1958年,面对西方核威慑,毛主席发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号令。时年32岁的黄旭华奉命北上,自此隐姓埋名三十春秋。当时,中国在核潜艇领域一片空白,国外技术封锁严密。黄旭华和团队仅凭少量模糊照片和玩具模型,从零开始探索。他们用算盘和计算尺进行复杂运算,用秤称量设备确保精准。在艰苦条件下,黄旭华运用系统论思想,倡导常规技术系统集成,带领团队攻克了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等七大关键技术。1970年12月26日,中国首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悄然下水。正如钱学森所说:“没有一万年,也没有一千年和一百年,只用了十年,我们就建造出了自己的核潜艇。”速度之快,震惊世界。
中国核潜艇工程的总师在406艇前留影
黄旭华在深潜试验胜利归来时的激动身影
2016年4月,黄旭华在百廿校庆之际重访徐汇校区船模拖曳水池追忆往昔
心系母校 薪火相传
精神灯塔照亮强国征程
黄旭华深受母校师生的爱戴和敬仰,获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受邀担任湖北校友会和船建学院校友会名誉会长。他长期关心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多次回校与师生校友交流。
2011年4月,黄旭华回母校参加115年校庆,并荣获上海交大“杰出校友卓越成就奖”
2011年4月,黄旭华同参加智能绿色船艇竞赛的学生留影
2013年10月,黄旭华出席海洋强国战略论坛暨船舶与海洋工程系成立70周年活动
2016年上海交大“院士回母校”活动,黄旭华为师生做分享
黄旭华在上海交通大学湖北校友会2017年度年会上作分享
在交大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上,年近九旬的黄旭华在演讲时毅然推开了为他准备的椅子,坚持站立着向大家讲述心中的“交大精神”。当他坚定说出“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事业,此生无怨无悔”时,全场掌声雷动。
2016年4月,黄旭华出席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讲述心目中的“交大精神”
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建设80周年之际,他寄语青年学子“要有信仰、有理想,还要有本领,科研发展永无止境,在创新道路上要永不知足”。
黄旭华寄语青年学子
黄旭华在耄耋之年捐出毕生积蓄支持科研、教育和科普事业,并在母校设立“旭华基金”用于支持“黄旭华奖学金”项目。学校于去年开设旭华试点班,致力于为国家培养更多拔尖英才,一批批优秀的青年学子正追寻着黄旭华的脚步,矢志投身国家重点行业。
毕业生在黄旭华题写的院名石前留影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今天,我们一起送别黄老
致敬他伟大的一生
黄老,一路走好!
新民晚报(xmwb1929)综合央视新闻、上海交通大学
编辑:李争
编审:魏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