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人节的温馨氛围笼罩下,淄博的乡村玫瑰产业迎来了又一年的销售热潮。

2月9日,在淄博市沂源县鲁村镇王村,空气中弥漫着玫瑰的芬芳。走进村民齐新亮的玫瑰大棚,仿佛踏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一朵朵饱满的玫瑰骨朵像向日葵般向着阳光生长,红得热烈、粉得娇嫩、白得纯洁,它们在绿叶的映衬下更显娇艳动人。他穿梭在花丛间,忙碌而充实,脸上洋溢着满足和自豪的笑容。


“济南、淄博等地的客户都来订货,今年这玫瑰的价格可比去年好多了。”齐新亮一边修剪着玫瑰一边说道。作为村里最大的花卉经纪人,他每天经手销售的鲜花达上万支,将“淄博玫瑰”送往了北京、上海等20多个城市。情人节前夕,他的玫瑰大棚里更是热闹非凡,来自各地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让他忙得不可开交。

王村,一个背山临水而居的小村落,四面环山形成天然小盆地,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村南贯串东西的泰薛路直通县城,交通便利,为这里的玫瑰产业插上了翅膀。齐新亮的种植经历,是王村玫瑰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最初的摸索尝试到现在的规模化种植,王村的玫瑰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新士介绍,2021年,新一届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成立了信创果蔬专业合作社,从规模经营、电商、品牌宣传等多方面发力,为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合作社以“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为宗旨,服务于全村广大村民。

“通过历届村两委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王村目前已发展冬暖大棚300余个,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年助农增收超500万元。”刘新士说。

除了传统的种植销售模式外,王村的玫瑰产业还在不断创新和发展。齐新亮的媳妇尚绪英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8年前,她专门学习了插花技艺,并在自家地头开起了花店。她将玫瑰和其他花卉包装成高端花束或者插花来销售,深受当地零售客户的欢迎。两口子还探索出“向日葵+玫瑰”种植模式,形成了“四季有花”的销售模式,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


如今的王村,“花卉产业+特色蔬菜+农业观光”的经营模式已经落地生根。村里的便民服务设施日益完善,为村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生活条件。

刘新士还介绍,新的一年,立足于产业反哺民生的落脚点,王村将继续流转部分土地吸引村民入股,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特色蔬菜、水果种植。在美化村居环境的同时,采取农业观光、采摘、农家生活体验的经营模式,进一步打响玫瑰产业的知名度,拓宽增收渠道。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姜涛 通讯员姜睿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