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大地被寒冬彻底笼罩之时,辽河口湿地宛如一片被时光遗忘的净土,呈现出独属于冬日的冷峻与壮美。呼啸的北风掠过广阔的芦苇荡,枯黄的苇秆相互摩挲,发出沙沙的低吟,诉说着这片湿地的故事。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栖息着丹顶鹤、黑嘴鸥和西太平洋斑海豹,它们是辽河口的珍宝,也是湿地生态系统的灵动音符。


湿地内,丹顶鹤与水鸟惬意地生活。谢刚 摄

丹顶鹤,这位湿地的“白衣舞者”,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身姿愈发优雅。它们迈着纤细却有力的双腿,在冰面上踱步,时而引颈长鸣,时而振翅欲飞,那嘹亮的叫声穿透冰冷的空气,为寂静的冬日增添了几分生机。黑嘴鸥虽已南迁,但辽河口的每一寸水域、每一片滩涂,都留存着它们的记忆,待春风拂过,这里依然是它们温暖的归巢。而西太平洋斑海豹,这些憨态可掬的“海上精灵”,正惬意地在辽东湾的海冰上晒太阳,圆滚滚的身体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

在这冰天雪地中,有这样一群人,辽河口湿地最忠诚的守护者——市林湿局和市林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身影始终忙碌而坚定。

鸟类调查工作是一场与时间和严寒的赛跑。当城市还在清晨的寒意中沉睡,这群林湿人便已穿梭在城区的林带步道与堤坝之间。他们带着望远镜、照相机等设备,如一群严谨的探险家,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有鸟类出没的角落。寒风吹红了他们的脸颊,冰冷的金属仪器冻得他们双手麻木,但他们的目光始终专注而炽热。在市林湿服务中心主任李玉祥的带领下,鸟类监测队伍常常在天未亮时就出门,在寒风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每一次记录下新的鸟类种类和数量,都像是在解开大自然的一个小秘密,那种喜悦能驱散所有的寒冷。”他们笑着说。


工作人员利用望远镜、照相机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本报记者 邵思雨 摄

除了传统的实地监测,智慧管理平台也是林湿人守护湿地的得力助手。高清高点摄像头如一双双敏锐的眼睛,实时捕捉着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每一丝动静。工作人员在监控室内,通过大屏可视化展示系统,便能清晰地看到野生动物的活动轨迹,为保护工作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

科普知识的传播,是林湿人打开公众保护意识大门的钥匙。以“湿地讲堂”为平台,他们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听了市林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讲解,才知道原来我们身边的这片湿地有这么多宝贝,人人都应该为保护它们出一份力。”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科普讲座,聆听者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市林湿局还通过开展观鸟、绘画、有奖云竞答、净滩、问卷调查等活动,将辽河口湿地的美丽与珍贵传播到千家万户,让保护湿地的理念深入人心。

丹顶鹤惬意地漫步,西太平洋斑海豹悠然自得地晒着太阳……辽河口的冬季,因为有了林湿人的坚守,变得格外温暖。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对这片湿地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在他们的努力下,辽河口“湿地三宝”得以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繁衍生息,书写着属于它们的生命传奇,而辽河口湿地已然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典范。#有一种美好叫辽宁# #新时代六地辽宁杠杠滴# #振兴新突破辽宁杠杠滴#
来源:辽河晚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