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们江出海口位于中国、俄罗斯、朝鲜三国交界地区,俄罗斯一侧为滨海边疆区下辖的哈桑区,朝鲜一侧为罗先特别市,我国一侧为吉林省珲春市。我国最接近图们江出海口的地区为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距离日本海只有15公里。我国在这一地区有一个景区,名叫一眼望三国。



一眼望三国,字面意思就是一眼可以看到三个国家的地方。景区内有一座高塔,名叫望海楼。站在望海楼之上,向东望去,不仅能看到俄罗斯和朝鲜的领土,还能看到图们江水缓缓东去,流入广阔的日本海。但我国的船舶无法通过图们江自由出海,在图们江之上,有一座俄朝铁路大桥,连接着俄罗斯哈桑区和朝鲜罗先市,这座大桥属于连续桥墩的铁路桥,修的比较矮,就像是锁江的铁链。不过在世界上也有和我国图们江地区的地缘格局类似的地区,比如欧洲的摩尔多瓦,是一个距离黑海很近的内陆国,但却可以自由出海,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海岸线分别被沙俄和苏联剥夺。我国历史上在日本海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清朝时期的吉林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级行政区,海岸线长达六千公里。1858年和1860年,沙俄迫使清朝签订《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侵占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领土。

随着土地的割让,我国不仅失去了广阔的领土,还失去了乌苏里江以东,从图们江口到黑龙江口沿日本海的漫长海岸线和领海。曾经海岸线最长的吉林省,失去了所有海岸线,沦为了内陆省份。



和我国一样,摩尔多瓦历史上也长期遭受沙俄侵略。摩尔多瓦人和罗马尼亚人同宗,都是达契亚人的后裔。摩尔多瓦历史上属于罗马尼亚的一部分,历史上名叫比萨拉比亚。1812年,沙俄侵占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地区。比萨拉比亚是一个沿海地区,包括现在的摩尔多瓦和乌克兰敖德萨州南部。



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比萨拉比亚地区并入罗马尼亚。1939年二战爆发后,苏联不仅和德国瓜分了波兰,还出兵罗马尼亚,迫使罗马尼亚将比萨拉比亚割让给了苏联。二战后,苏联为了稳固的统治这片土地,将比萨拉比亚沿海地区划给了乌克兰加盟共和国,摩尔多瓦失去了海岸线,成为了内陆地区。1991年苏联解体后,摩尔多瓦独立,原来的沿海地区成为乌克兰敖德萨州的一部分,摩尔多瓦沦为了内陆国。



第二,摩尔多瓦可以自由出海。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虽然我国失去了日本海漫长的海岸线,但还拥有图们江的出海权。1886年,清朝督办边务大臣、督察院左副都御使吴大澄来到图们江入海口地区勘察边疆。他发现这一地区距离大海很近,但却被俄朝两国封堵,实在是憋屈,他和沙俄据理力争,争回了通过图们江出海航行权力。由于可以通过图们江出海,清朝还在珲春设立了海关,广泛开展了通江航海的活动,我国的船舶可以通过图们江进入日本海,前往我国其他港口,还和釜山,长崎等港口建立了贸易联系。不过到了1938年,张鼓峰事件之后,图们江的出海运输被迫中断。



1991年,摩尔多瓦独立后,面临着海岸线被封堵,无法出海的困境。摩尔多瓦面积3.38万平方公里,工业基础薄弱,国民经济主要依赖农业。摩尔多瓦土壤条件好,主要为黑土地,农产品产量丰富,70%的土地种植玉米、冬小麦、大麦等谷物,30%的土地种植甜菜、大豆、向日葵等经济作物。摩尔多瓦的出口商品主要为农产品,农产品属于大宗货物,需要出海贸易。但摩尔多瓦曾经的沿海土地已经并入乌克兰,摩尔多瓦变成了内陆国。



好在摩尔多瓦濒临一条河流,这条河流名叫多瑙河,发源于德国,流经摩尔多瓦,罗马尼亚、乌克兰等10个国家,最后注入黑海,全长2850公里。多瑙河是一条国际河流,航运发达,沿岸拥有78个港口100多个码头。从地缘角度来看,摩尔多瓦和我国图们江地区类似,虽然地处内陆,却都有河流入海。不过乌克兰和罗马尼亚并没有在多瑙河入海口地区建设桥梁,摩尔多瓦在多瑙河沿岸建设了朱朱列什蒂港。通过这座港口,摩尔多瓦可以自由出海,促进了摩尔多瓦经济的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