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首提地,虹桥街道社会救助工作以“整合+链接+陪伴”为驱动,依托就业见习基地等载体,开展前、中、后期全链条帮扶服务,助力对象“自助自立,以就脱救”。
近年来,为了让救助工作无死角,虹桥街道借助“社区云”“长宁区精准帮扶综合评估信息系统”等平台,主动搜寻困难群体,并通过自主研发的“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综合管理系统”定期筛查失业登记信息,挖掘潜在困难对象。
通过数字赋能、精准找人,小丁一家进入了虹桥街道社区救助团队的视野。
小丁自2023年末创业失败后便待业在家,其母又被确诊为“胆囊癌伴肝脏、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高昂的医疗费用让这个家庭举步维艰。
在救助初期,由于心存顾虑,小丁对来自社区的救助帮扶没有放在心上。好在社区救助顾问并没放弃,多次入户探访,渐渐打开了小丁的话匣和心门,并与小丁一家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在救助中期,救助顾问围绕“就业+救助”,分阶段推进帮扶工作。在就业救助方面,救助顾问联动就业条线,由街道就业指导老师为小丁进行“一对一”就业指导。在充分了解小丁就业意向后,救助顾问积极为小丁搜集企事业单位的招聘信息。
“在一次走访中,我们得知街道事务中心申请成为了就业见习基地,并设立窗口见习岗位,而小丁目前的情况正好符合见习条件。”社区救助顾问告诉记者,在多方联系后,救助顾问在居民区延伸服务点为小丁安排了见习工作。
在医疗费方面,救助顾问则根据阿姨的费用支出,分别在国庆、春节向其发放慰问金,同时依托区红十字会“困境老人救助行动”,为阿姨申请发放了慰问金,缓解了小丁一家的燃眉之急。
今年以来,社区救助顾问与小丁及其母亲保持着常态沟通,关心小丁的工作、阿姨的身体恢复状况,用点滴温暖陪伴他们前行。
在虹桥街道,像小丁这样的家庭牵动着众人的心。救助顾问充分发挥“大数据+铁脚板”的工作做法,通过精准聚焦、定期探访、按需施救的模式,努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医疗保障、心理疏导、社会融入等问题,为真正有意愿凭借自身脱困的群体提供就业救助,让救助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图片由虹桥街道提供
撰稿:朱文轩
编辑:毕扬静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