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哪怕是亲人,也有翻脸的时候,就拿《六姊妹》来说,自打何常胜去世之后,家里便开启了鸡毛模式。顶梁柱没了,6个姐妹必然会乱套,在那个年代,父母突然殒命,留下来的工作,儿女是可以直接顶替的,何常胜兢兢业业几十年,临了了留下来个肥差,大家自然争着想要了。
可老大已经嫁了,老二老三都有了新工作,就算是排,也应该排到老四的头上了,可老五不肯呀,觉得大家都是女儿,凭什么自己晚出生,就要错失一份好工作?本就带着几分任性的她,对家里人又哭又闹,甚至还闹上了自杀,老大没办法,只能劝着老四放弃,让老五去顶了父亲的这份工。
至于老四,头脑聪明,性格又好,老大便劝她努力读书,万一将来考上了大学呢?好在老四性格妥帖,不是那斤斤计较的人,反正也没了工作,又指望不上谁,索性就努力学习,你还别说,老四真的很幸运,不仅考上了大学,毕业之后还分配到了一个体面单位,努力个几年,拼个行长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老六是个缺心眼的,没能力没工作,偏偏看上了家里的老房子,这到底是城里房子,但将来政策好了,赶上拆迁,必然会分到不少的钱,可何常胜生前,早已经把这房子,留给了自家孙子,也就是老大的儿子,何向东,对于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孙子,老人自然是偏爱的,可老六不肯呀,非要将大姐和大姐夫赶出去,想要独占了这房子。
这白眼狼也是没谁了,自从父亲走后,撑着这个家的人一直都是大姐和大姐夫,不是给安排工作,就是各种接济的,如果说他们的日子过得好也就罢了,关键在原著小说中,张建国与何家丽的大儿子成了赌徒,二儿子又是个软弱无能的,家里的房子,早就用来给大儿子还债了,如果不是到了逼不得已的地步,他们也不会想着回到老家。
更何况老丈人生前就把这房子留给了何向东,张建国作为何向东的父亲,住进去应该没啥问题吧!可年迈之际,还是被小姨子给赶了出来,这能不让人唏嘘吗?回想当年,何常胜酒后吐真言,说张建国就是家里的半个儿子,如果他没了,那张建国便是这当家做主的人,而且谁也不许反对。
当时还以为这是老丈人偏爱女婿的证据,在经历了一系列的鸡毛烂事之后,张建国这才明白,老丈人给自己挖了多大的坑,其实凭借张建国的条件,完全可以带着何家丽,享受更圆满的生活,可偏偏自己的老婆是长女,他必须要分担这背后的重量,谁曾想,为何家倾尽一生的他,到头来竟落得个被人赶出去的下场。
如此看来,何家的烂,是藏在骨子里的,人性复杂,懵懂的孩童时期,或许还能感受到亲人的重要性,可人一旦成年,有了欲望,什么亲情什么恩情,全都是空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