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姊妹》更像是弥补女性议题时代缺口的存在,用近60年的时间跨度、三代女性的生活经历所形成的群体性共鸣来佐证:女性困境一直都在,但女性突破困境的决心和行动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不跳脱时代去看时代,从时代与个体命运中寻找当下生活的答案,或许是时代剧的正确打开方式。
作者|周慕云、编辑|丁宇
若论今年开年热剧,非电视剧《六姊妹》莫属。
《六姊妹》不仅电视台收视和平台播放数据接连打破纪录,还迅速联动了文旅、家居、情感等多领域的破圈,通过时代感、女性群像、人物情感关系等部分的处理,让不少观众开启了真情实感地沉浸式追剧模式。
然而,一些争议也随之出现。由于《六姊妹》开局便抛出炸点——何家一心求子,却接二连三得女,之后是何家三代的生活境遇,所以剧中何家看似“重男轻女”的氛围,遭到了一些观众的批判。
比如豆瓣出现了一星、二星的打分,质疑的理由是:“很难相信2025了还有这种东西”,“谁替我告诉何家丽们……当务之急是远离追男宝的吸血鬼家人”……在一些观众看来,剧中所展现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过于陈腐,大女儿的原生家庭有问题,2025年的影视作品怎么可以这样?
如果是单看一句话,这些言论似乎没什么不对,但若结合剧集的时代背景去看,就显得有些极端了。这也是今天我们想讨论的问题,即:我们为什么不能跳脱时代来评论文艺作品?什么才是时代剧的正确打开方式?
以《六姊妹》为例,这是一部横跨新中国成立初期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多个发展阶段的剧,剧中书写了何家三代的人生轨迹及其折射出的时代缩影,反映的不只是一代人的成长故事,还以小见大地呈现中国家庭形态的变迁和生活发展历程。
所以,“生不出儿子”被工友冷嘲热讽的何常胜,每次有女儿诞生便要面临丈夫“无情出走”的刘美心,以及对奶奶善良和何家六姊妹成长的刻画,不是在宣扬什么“糟粕”,而是在用写实的手法、细腻的情感笔触展现女性在传统家庭中的困境和突破。
有人分享了一个普通观众在朋友圈的追剧感受,或许能从某个角度解答上面的问题。观众写到自己95岁的奶奶在看《六姊妹》的时候哭了,她生育了五个女儿后也曾经历过邻居登门嗤之以鼻当面羞辱,这样的“痛”是在事情过去很多年,当事人已经去世很久,孩子们也都十分孝顺的情况下也无法弥合的。
“奶奶这个年龄的人们需要这种年代剧寻找共鸣,我们更需要这样的年代剧跨越年龄的鸿沟去理解奶奶们”。
身处2025年的我们该如何跨越近60年的时代距离去体会“那些年”的人事物?不跳脱时代去看时代,从时代与个体命运中寻找当下生活的答案,或许是时代剧的正确打开方式。
开年剧集黑马的成色
作为开年爆款剧集,《六姊妹》的成色如何?从已播出的内容看,它虽然是年代剧,却拥有不少让全龄层观众沉浸式追剧的基因。
故事方面,六十年代何家的主要家庭矛盾契合时代议题:生儿子的家庭扬眉吐气,生女儿的家庭任人指摘。随着女儿们的成长,个人前途与婚嫁成为故事主线,不同性格的六姊妹经由自己的选择踏入不同的命运,是否要高考,找什么样的工作,从父母包办到婚恋自由的情况下如何选择都成为剧集的看点。
剧中还穿插了颇具时代特色的故事细节,比如何家和汤家两个家庭之间的纠葛,大老汤屡次公报私仇却在关键时刻遇到了何常胜的以德报怨;唐山大地震时期各家各户占地盖防震棚,何家的棚子因为老五老六玩火被焚毁;何常胜被大老汤关在仓库审讯,大女儿何家丽怒闯仓库救父亲,却被怀疑和世仇汤家的儿子暧昧……这样大时代里沧海一粟般的小事不仅为剧集增加了看点,也为丰满人物提供了动人的依据。
何常胜被大老汤关在仓库审讯
一个女性占多数的家庭,人物的塑造便更显示其功力。《六姊妹》为每个主要人物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标签,以及合理的人物行为动机。
作为全家唯一的男性,何常胜拥有能够养活一家人的手艺和能力,为人正直作风正派,虽然因为生不出儿子一直被嘲笑,却有着对家中女性对尊重和真切的爱。妻子刘美心是兼具传统与现代特征的女性,因为生不出儿子而懊恼是她传统的一面,听劝、尊重女儿们的选择又展现了她的现代女性意识。
性格各异的何家六姊妹,每个人的身上都裹挟了原生家庭与成长经历带来的影响。事事以何家为先的大姐,温柔懂事有主意的二姐,心高气傲却不够聪明的三姐,性格像男孩内心小女孩的老四,从名字到性格都像是“外人”的老五和闷声干大事的老六,她们构成了《六姊妹》故事发展的关键要素。
梅婷 饰 何家大姐何家丽
虽然是时代剧,《六姊妹》却不乏符合当下观众追剧习惯的情节设置,比如姐姐们的婚恋选择在妹妹眼里是“吃瓜日常”,大姐何家丽与初恋汤为民的情感纠葛被冠以“生理性喜欢物理性分手”这样的现代形容,戏外更是被调侃“沈月高至霆又双叒叕BE了”,观众还自发联动了剧中演员的其他作品,比如“四年了乔祖望取名还这么随意”来diss剧中的何常胜对女儿名字不上心,“重生之红狼是林小娘她爸”来cue演员的热播合作作品。
在高品质时代剧层出不穷的当下,聚焦女性/姊妹的优质作品数量却并不多。《六姊妹》从三代同堂的女性视角切入,在时代的晦暗与光明之间,既截取姊妹们成长的明媚时刻,也写实女性在现实生活里的困境和选择,正如观众所评价的:这是跨越年龄鸿沟去理解时代女性的作品。
随着父亲何常胜的去世,在后续的故事发展中,不同性格的她们的自我选择与命运也将成为重要看点。
她们的困境与突破
细看网上对于这部剧的质疑和困惑,其实主要就是这个问题:什么年代了,还搞重男轻女这一套?如六姊妹的父亲何常胜所说,60年代初,儿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不仅意味着传宗接代光耀门楣,也是一个家庭生产力的代表。女儿成年后要嫁人离家,但结了婚的儿子却会继续留守家庭。
在这样的时代逻辑之下,《六姊妹》对于人物的命运与选择给出了更为温和的处理:虽然父亲何常胜一心求子,但对女儿却关爱有加;自幼肩负家庭重任的大姐何家丽与丈夫张建国婚后依旧对原生家庭照顾有加,甚至儿子小年子随母姓。
大姐何家丽一家
事实上,重男轻女的困境在当下也没有被完全消除,女性意识的觉醒并不意味着女性在整个社会和家庭中的境遇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六姊妹》用三代女性的视角和选择展现了不同时代女性的困境及她们为了突破困境所做出的努力。
奶奶何文氏,代表了无数婚后被冠夫姓的女性,在漫长的人生里,她们没有姓名,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却也要跟随时代脚步不断前进。作为剧中距离现代最远的女性,奶奶身体力行地展现了女性的勇敢自强、重情重义和对美好的追求。
奚美娟 饰 何文氏
为了缓和邻里关系她送上珍贵的牛奶做礼物,被对方“泼脏水”后立刻硬气地予以还击;对于共度艰难岁月的亲人她不惜时间陪伴在侧进行照顾,对儿媳她几近呵护,对孙女也关爱有加。
剧中有一个细节,不断失望的何常胜不愿意给四女儿取名字,不识字的奶奶用翻报纸的方式为孙女取名为家欢,她“选了报纸上看着最漂亮的那个字”做为孙女的名字。
媳妇刘美心则展现了“生不了儿子”的女性的困境,即便如此她与丈夫之间保持了数十年如一日的感情,两个人也有朴实但不过时的教育理念。她深谙每个女儿的脾性,尊重女儿的婚恋选择,教育她们团结则家兴的道理。不过,作为一生依靠丈夫生活的传统女性,在丈夫去世后的生活选择也成为摆在美心面前的难题。
邬君梅 饰 刘美心
何家六姊妹从出生便陷入了“生而为女”的困境,在此后的成长过程里又经历了婚恋选择、实现自我价值与平衡家庭关系等多重困境。大姐家丽因为是女孩失去入伍资格,二姐家文赶上了恢复高考却落榜,三姐家艺面临工作与婚恋双难题,四妹家欢纠结于知识改变命运的选择,老五老六也有各自的困扰。
何家六姊妹在不同困境中的自我选择,以及由此达成的成长,则展现了女性在时代与命运枷锁下敢于突围的勇气与精神。六姊妹的成长故事背后,是女性与时代和命运抗争的珍贵时刻,也不乏对当下女性群体的现实关照。
近些年涌现了大批女性题材作品,如《欢乐颂》《爱很美味》《三十而已》《我在他乡挺好的》以及近期播出的《无所畏惧2》等,无不通过对女性议题的探讨展现当代女性的变化与新风貌。
相比之下,《六姊妹》更像是弥补女性议题时代缺口的存在,用近60年的时间跨度、三代女性的生活经历所形成的群体性共鸣来佐证:女性的困境一直都在,但女性突破困境的决心和行动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观众与时代剧的距离
“年代+女性”对当下的创作团队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对《六姊妹》来说也不例外。
从借势的角度看,年代为叙事提供特定历史时期的真实图景,增加人物的真实性,能够通过展现时代变迁下普通人的奋斗故事达成情感共鸣;后者在“她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女性主义思想的兴起促使更多展现女性形象、鼓励女性意识和围绕女性话题的作品出现,与她有关的故事总能快速被热议。
吴倩 饰 何家老四何家欢
同时,年代戏也要求创作者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更为精雕细琢,而女性题材则要在符合时代性的同时具有个体独特性。
服化道美术方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六姊妹》的街区和家饰,演员的妆化都进行了符合时代特征的打磨;故事与人物变化方面,从大姐结婚时调侃的“三转一响26脚”到二姐结婚时的一千块彩礼钱,大姐的女性没有入伍名额到四妹的知识改变命运,这些细节中所镶嵌的时代变化,足以证明《六姊妹》在年代感部分交上了不错的成绩单。
二姐婚礼
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六姊妹》不局限于何家三代女性,剧中出现的主要女性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有自己的困境,也有她们自己寻求突破困境的能动性。比如大姐家丽的好友张秋芳,看似温柔骨子里却是个勇于追求幸福,面对生活意外敢于承担自我选择的人。而老六何家喜的婆婆则展现了与何家奶奶完全不同的婆婆姿态,也写意了新时代女性无法摆脱的婆媳关系困境。
如是用心让《六姊妹》在播出首周便成为开年剧集黑马,也收获了不少的观众好评:“真实的年代,有血有肉的祖辈父辈生活,历史的曲折与创伤所折射出的人性和社会的闪光点”“客观展现人的优缺点,一家人生活中有摩擦,也不失温情、尊严、扶持与凝聚力”。
正因为这样,该剧有着自己必须要面对的误读与争议。有观众表示,剧中的女性角色塑造过于刻板印象,中生代的演员选角缺乏青春感,也有观众觉得《六姊妹》作为年代剧整体色调过于明亮。
李嘉琦 饰 何家喜
色调的审美因人而异,成年演员需要拥有能够支撑更快速时代变迁与人生阅历的演技,而所谓的糟粕与女性刻板印象,是名为“跨越时代去看时代剧”的当下观众与时代剧之间的距离。
造成这段距离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是否给予特定历史时期宏观视角与微观观察,用物质与精神生活富足的当下视角去审视“那个年代”的人,对于不同时代造成男女不平等的原因进行合并同类项,在女性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要求每个时代的女性具有同等的先锋精神等。
不过,要缩短甚至消除观众与时代剧之间的距离,其主动权应该把握在创作者自己手中。至少,《六姊妹》完成了这一步。在“她们的困境和她们如何突破困境”的故事里,每一份自我代入与激烈探讨都是当下拍摄和观看这样一部剧集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