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久远,岁月留痕,酒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在中国大地上熠熠生辉。而酱酒,作为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承载着千年风雅与乡愁的深沉力量。


始于秦汉

酱酒的起源应该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史记》记载:建元六年,大行王恢击东越,东越杀王郢以报。恢因兵威使番阳令唐蒙风指晓南越。南越食蒙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馀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同师,然亦不能臣使也。”其中的“枸酱”指的就是酱酒最早期的雏形。故有“唐蒙饮枸酱而使西域”之说。

清代大诗人郑珍也有“橡蚕不自乌江渡,枸酱还从鳛部来”的诗句,证实了早在汉朝以前,仁怀已盛产美酒。


熟于宋唐

到唐、宋朝,仁怀一带已成酒乡,酿酒之风遍及民间。茅台镇酿制的优质大曲酒“风曲法酒”盛行于市。宋人张能臣的《酒名记》,以此酒质量佳美而载入酒史。到清朝,茅台镇酒业兴旺,有“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及“仁怀城西茅台村酿酒全省称第一”的记载。

乾隆时期,茅台镇有了“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的空前繁盛……当地的一些酒声名鹊起,获得“酒冠黔人国”,“风来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香”的赞誉。对此,清朝仁怀诗人陈晋熙有诗为证:“尤物移人付酒怀,荔枝滩上瘴烟开,汉家枸酱知何物,赚得唐蒙鳛部来”。


尊于当代

1915年,“成义”、“荣和”两家酒坊共同送出产品参加了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国代表摔坏了一瓶酒,顿时酒香四溢,使评委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经反复品尝后,一致认定“茅台酒”是世界最好的白酒,一举夺得金奖。

至此,茅台镇酱酒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畅销海内外。


香型由来

我们现在喝到的酱香型白酒,不仅和深厚的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也有国家的行业政策相关。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振兴酿酒业,在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时,将白酒按照糖化发酵分为五种香型: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和其他香型,并确立了各香型的风格特点,从那时起,酱香型白酒就从国家级层面奠定了它的地位和份量。 由此“酱”和“酒”跨越千年的爱恋终于“修成正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