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帮助育龄家庭解决带娃难题,四川省泸州市打造普惠托育服务“1573”模式,即1套普惠认定标准、5种普惠托育模式、7类优惠政策、3个支撑平台。截至2024年底,泸州市托育机构从66家增至375家,每千人口托位数达4.6个。日前,记者走进该市的多家托育园进行现场采访。

“祖辈护苗”当助教

1月16日,泸州市城投·保蓓家托育园(南滨园)内热闹非凡。小朋友们手持彩笔,为新年贺卡着色,迎接新春的到来。记者发现,园内除了保育师,还有一位老人的身影。

只见她陪着小朋友们画画、看话本、玩玩具,其乐融融。这位老人是城投·保蓓家托育园“祖辈护苗计划”的成员——榴莲(化名)小朋友的外婆。


1月16日,在泸州市城投·保蓓家托育园(南滨园),小朋友们手持彩笔,在保育员的指导下,为新年贺卡着色,迎接新春的到来。

“很多父母支持孩子入托,老人们却舍不得,担心孩子得不到好的照顾。我们一直思考如何打消老人们的顾虑,提高他们对托育园的信任度。”城投·保蓓家托育园园长灌丽娟说。

2025年1月,城投·保蓓家托育园推出“祖辈护苗计划”,邀请入托小朋友家庭中身体健康、充满活力的老人,到托育园“再就业”,参与日常保育工作。

活动一经推出,许多老人踊跃报名。“参加活动前,老人需要做健康体检,确保没有传染病和其他健康问题,并接受专业的育儿培训。我们还会提前了解老人们的特长,为他们合理制定活动安排。每日,我们会安排一位老人到托育园。”灌丽娟介绍。

“我已经轮班3次了,能在外孙女的托育园做‘助教’,陪伴她一起成长,我很高兴。”榴莲外婆说,“以前我不懂科学育儿,带娃全靠老经验。对待外孙女又是隔代亲,一味溺爱。‘祖辈护苗计划’让我学习了很多科学育儿知识。”

托大班海星(化名)小朋友的外公外婆今年都是62岁,“祖辈护苗计划”让老两口退休后的生活不再单调。“我们参加了多次保育活动,并协助老师为海星筹备了一场生日会,既留下了一段段珍贵回忆,也对托育有了新的认识和信任。”海星外公说。

灌丽娟表示,“祖辈护苗计划”让孩子们在托育园中也能感受到家人的陪伴,有效缓解了入托的分离焦虑。同时,该活动为低龄老人提供了一个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智慧与爱心融入保育工作,为孩子们的成长贡献了一份特殊的力量。

综合服务做示范

1月15日一早,泸州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赖雪和同事们已经就位。保育师们认真打扫保育室卫生,厨师们精心准备营养可口的早餐。“经过数月筹备,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终于迎来试运营,我们即将迎接首批入托的6名小朋友。”赖雪说,“此刻,大家既期待又紧张。”

泸州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由泸州市妇幼保健院主办,是泸州市唯一的市级公办普惠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中心设置乳儿班2个、托小班2个、托大班5个,共150个托位,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延时托、周末托等多元化托育服务。保育收费严格执行市级普惠标准,比市场收费低40%以上。

走进泸州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可见,室外1000多平方米的草坪宽敞平坦,室内430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迷你沙发、桌椅、袖珍马桶等一应俱全。乳儿班的“小小孩”在保育员怀中玩着沙漏玩具;在托大班,孩子们在保育员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刷牙、切水果。


1月15日,泸州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试运营,迎来首批入托的6名小朋友。图为保育员陪同乳儿班的几名小朋友玩耍。

杨女士是一名儿科医生,她的女儿炘炘(化名)刚刚六个半月大,是首批入托的小朋友之一。“我和丈夫工作繁忙,家里老人身体不好,带娃一度成了我们家的大问题。”杨女士说,后来,她在同事的推荐下把孩子送到了一所离家较远的托育园。虽然解了燃眉之急,但实在不方便。

听说家门口开了市综合托育服务中心,并依托市妇幼保健院推行医育结合,杨女士立刻把炘炘送了过来。

泸州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的“综合”具体体现在哪儿?“之所以说‘综合’,是因为它不仅提供托育服务,还要在托育人才培训、医育结合服务、托育产品研发、营养膳食研究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赖雪介绍。

医育结合服务是该中心的一大特色。中心提供儿童中医保健(药浴、推拿)、生长发育评估、眼保健、口腔保健等“一站式”、全链条儿童保健服务。赖雪介绍,中心组建了儿童保健专家团队,市妇幼保健院相关科室专家每月入园巡视,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挣钱带娃两不误

在泸州市江阳区茜草街道邻府社区居民委员会院内,有一家装修精美的鲜花店。春节将至,鲜花店推出了红色喜庆的新年款花束,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现在我每天边带娃边挣钱,生活越来越有盼头。”鲜花店店主告诉记者,通过邻府社区创建的邻享公社创业项目,她实现了挣钱带娃两不误。

邻府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傅泸介绍,邻府社区成立于2019年,是典型的学区社区,辖区内“一幼”人口占比高,有近300名全职宝妈。很多全职宝妈面临多重压力,她们时常感到孤立无援,生活幸福感较低。

于是,邻府社区开展“宝妈集结号”活动,帮助辖区内的全职宝妈解决生活难题。“几场沟通下来,我们将宝妈们的主要诉求总结为3点:一是社交圈子小,期待扩展交友圈;二是经济不能独立,期待找到一份工作;三是没人帮忙带孩子。”傅泸介绍。

“宝妈的需求社区都记在心里!”面对就业问题,邻府社区推出收纳整理、美容美甲等就业培训班,帮助宝妈们学习新技能、新本领,带动20余人就业;推出“就你娴会”妇女灵活就业工坊,带动40余人灵活就业。同时,改建利用率低的花园、露台,打造美食木屋、鲜花房等消费场景,为宝妈提供创业平台。

面对带娃难题,邻府社区以“1573”普惠托育模式为引领,创新社区办托模式,腾挪、利用闲置场地,携手泸州初迈托育服务有限公司,建成泸州市首家公建民营的社区普惠托育园。

“邻府社区初迈托育园共设置3个托班,有60个托位。”初迈托育创始人、总园长刘琴介绍。托育园室内建筑面积近300平方米,户外面积有1200平方米。室内功能区设置保健室、营养搭配室、盥洗室、游玩区等;室外打造出适合婴幼儿的环境,设置攀爬网、大运动丛林、沙池、水池、感官触觉区、农场等。

“我们通过打造自然的养育环境,丰富孩子的童年生活,让养育回归本质。同时,我们提供的服务标准高、配置高、品质高、价格低,收费比同配置的托育园低了35%。”刘琴介绍。

傅泸发现,社区托育布点增加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解开了以往邻里间的小矛盾,打开了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心门”。居民们开始关注社区环境,主动参与社区治理,逐步绘就了一幅生育友好、幼有优育、家庭幸福、社区和谐的美好画卷。

文:健康报记者 郭蕾 闫丽新 闫龑 特约记者 喻文苏 通讯员 杨春霞

图:健康报记者 郭蕾

编辑: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6178YQZ1】获取授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