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贾母不要宝黛婚,这是认真的吗?

王熙凤当众这样说: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那里还要人去说合。

她又这样和林黛玉开玩笑: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如果没有拿捏住贾母的心思,王熙凤敢这么拿贾母两个心尖尖开玩笑吗?

王熙凤不怕贾母生气吗?

王熙凤不怕贾母生气后不让她管家不说,还当众给她没脸吗?

她为什么不怕?

因为她猜中了贾母的意思,她是贾母的嘴替。她在帮贾母说她想说而又不方便说的话。

贾琏的心腹兴儿,在和尤二姐透漏贾府秘辛的时候直接这样说: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贾母没有早早替贾宝玉林黛玉定下婚事的原因有两点。

1、林黛玉身体不好。贾母想让她多调养调养。古代做了媳妇后就不能像未出嫁时候那么轻松了。要伺候婆婆,要管理内宅事务,要准备整个家族的婚丧嫁娶亲友来往事宜,非常累人。

你看王夫人王熙凤就知道了,每天吃饭,她们得光站旁边都得站一个小时。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那次,贾母在大观园里玩多久王夫人就得陪多久。累到这头贾母说我回去给你们歇歇,那头王夫人躺下就睡着了。

婆婆生病了,做媳妇得伺候汤药,婆婆不发话,你就不能回去休息。

2、无论贾宝玉也好,林黛玉也好,年纪都还小。你别看各个影片都是成年人演绎,实际上到八十回的时候,贾宝玉才十六岁,林黛玉刚刚十五岁。

在古代,包括在现在很多地方,婚姻被视为成长的标志。结了婚就是大人了,就不能收红包了,就得发红包了,就要生儿育女承担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如果还没有进入婚姻,那就还可以被当做小孩看,可以享受无忧无虑的少年生活。

最后。根据预言“续弦论”,后来贾宝玉和林黛玉实际还是达成婚约了的。

此处上原文: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这段话已经公认暗喻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的纠葛了吧!

贾宝玉和林黛玉有了婚约,后来林黛玉因外力而亡,贾宝玉续弦薛宝钗。

谁给贾宝玉林黛玉定下的婚约呢?还用想吗?

另外,还有批语如下:

甲戌侧批: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具不然,叹叹!

庚辰侧批:二玉之配偶在贾府上下诸人即观者批者作者皆为无疑,故常常有此等点题语。我也要笑。

二玉之配偶在贾府上下诸人即观者批者作者皆为无疑,故常常有此等点题语。

贾宝玉林黛玉的婚姻在贾府上下人眼中,读者眼中发弹幕者眼中作者眼中都是确凿无疑的事情,所以会在书中经常有这样的文字点题。

哎!

脂批哎!

有些人那么迷信脂批,这会不认账了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