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有专家在上海市两会期间反映某些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质量风险,比如“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泄”等质量问题,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热议。网友们对国产仿制药、集采药的效果有了疑问,难道我们吃药真的效果不好吗?医保局、药监局等专家进行了调查研究后做出了回复:“不属实,听别人瞎说的!”
1月15日,上海政协委员、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一段话引起广泛关注:“我是外科医生,过去用合资或者进口的麻药,算得准时间的,现在就算不准。麻药不睡的,本来用一支,现在用三四支才能睡着。”
而且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郑民华等20位上海市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一份“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的提案,引发网友们热议。
这就是网传的集采药“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最初来源,对于这些说法是不是真的属实?最近医保局、药监局经过调研后的结论出来了:不属实。这些结论是来自他人转述,或者是自己的主观感受,没有做过数据统计。
一.集采药“降压药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泄”医保局是怎么调查的呢?
国家医保局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拿到了该院参与的苯磺酸氨氯地平集采中选仿制药与原研药对比的临床真实世界研究成果:显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原研及仿制氨氯地平治疗均能获得较好效果,可有效降低血压水平,且安全性相当”。这一研究成果已经公开发表。
再就是“麻药不睡”的情况,从瑞金医院第九批集采麻醉药“丙泊酚乳状注射液”的使用记录进行回顾性比较,纳入了2023年12月和2024年12月在肝胆外科病区接受全身麻醉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从麻醉全过程看,原研药与集采仿制药平均麻醉药用量无统计学差异。单独看其中的麻醉诱导期(麻醉全过程的起始阶段),集采仿制药平均用量157mg,原研药平均用量146mg(集采药品和原研药品每支含量均为200mg)。
再就是“泻药不泄”的说法: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经了解,用于肠道准备的泻药主要是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此药是第十批集采新纳入的品种,2024年12月30日刚刚公布中选结果,目前尚处于落地执行前的准备阶段,也就是说相关医院和医护人员尚未使用“集采后的泻药”。
总结的一段话就是“降压药集采药能够有效降低血压,安全性相当。麻药用了能睡,就是用量稍微多一些。集采泻药还没用,没有数据。”
从医保局的调查回复看,就是说上海专家说话非常前面,说集采药效果不好不属实,如果是普通人的话,真的会定性为“造谣”了。
二、仿制药集采药是不是真的和原研药效果一样?
很多网友认为仿制药“首仿以原研药为参照、后续仿制药再以首仿为参照导致仿制标准下降”,都有这样的担心,但是国家药监局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一致性评价会严格遴选参比制剂,一般选择原研药品作为参比制剂,对照药品是唯一的,所有仿制药都以参比制剂作为对照,因此不存在仿制药效果会大幅下降的情况。
为什么很多患者和医院专家感觉集采仿制药效果不好呢?
药监局的负责人举例说明,“以降糖药盐酸二甲双胍片为例,根据已经公开发布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不论使用原研药还是仿制药盐酸二甲双胍片,均有20%左右的患者疗效不佳,这是已经发表的文献”。
这个说法其实没有得到患者和专家的认可,如果原研药有20%的效果不佳,仿制药也有20%的比例,那么两种不是一样的效果吗?还是说在原来20%的基础上,再次增加了20%呢?
还有前几天有专家发现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数据居然存在大量雷同情况,后面的小数点数字都一样,这样的情况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不同的药品规格,不同的临床试验机构,不同的被试对象,试验年份也不同,试验数据不可能完全一致,是不可能一样的,出现这样的数据只有一个解释。
对此,国家药监局迅速做出了更正:经核实,系在 2019 年和 2021 年公开相关产品信息时,由于编辑错误导致上述问题。中心已第一时间在中心网站对错误信息进行更正。
对于郑民华教授这样的医学专家来说,他们说出“降压药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泄”真的是只听别人瞎说,凭空捏造的吗?而且还拿到两会这么重要的地方去说?
对于麻药丙泊酚来说,很多麻醉医生都有感悟,很多全麻手术肌松药、镇静药、麻醉药联合使用,看不大出麻醉药的效果是不是真的不好用了,但是可以试试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手术,这些很多常规只用丙泊酚的全麻手术。
不是说集采的麻醉药用了不睡,而是说用了不稳定,麻醉师不能很好的控制用量,多长时间追加一次,追加的量是多是少,都不和以前一样那么好控制了。
比如都是用150毫克诱导麻醉,以前的可能等10分钟就要追加一次,一次30毫克或者50毫克,麻醉师心里都有底。但是现在呢?第一次给了150毫克了,看起来像是麻醉好了,但是可能不到3分钟就要追加一次,剂量也不会和以前一样。总之一句话,麻醉是可以的,但是用药量每个人都不一样。
对于病人来说麻醉效果差不多,但是对于麻醉师来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要费更大的精力来照顾病人,有没有更多的副作用呢?不知道。
还有就是“泻药不泄”的问题,泄不泄不是病人自己觉得上了多少次厕所来决定的,是要看肠镜检查时肠道的准备情况,有很多人喝了泻药以后,肠道里粪便很多,非常影响肠镜检查效果,但是患者是麻醉状态的,根本不知道泄的好不好,所以医生说的话才更真实一些。
集采药有效果,仿制药也有效,但是不可能和原研药一样,达不到100%的效果,对于集采药到底有多好,听听网友们的真实说法。
有网友就说了“专家调研后仿制药肯定都是好药。我自己亲身经历仿制药和原研药效果,仿制药二甲双胍缓释片0.5克,早晚各一片,空腹血糖7.2-8左右,自己买的原研药0.5克,晚上一片,空腹6.6”。
还有网友就说了,“降压药控制血压不行,我就必须吃原研药才控制的住!三分钱的要不敢吃,原研药买不到!”
还有网友觉得医保局回复太敷衍了,“哪位领导回应?哪位记者采访的?都不敢写了吗?”
更有很多网友出来支持上海的医生,估计这些都是生了病,但是一直买不到好药的患者和家属了。
网上现在分成了两派:
一是支持仿制药集采药的,这些人大部分人是身体健康,而且家里人没有疾病的,他们不需要天天用药来维持健康状态。
二是支持原研药的,这些人大部分是长期慢性病的,吃了别的药效果不好或者是控制不住病情的,有病了以后,药有没有效果不是专家说了算,是病人自己能知道的。
大家觉得医保局、药监局对于“降压药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泄”的回复满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