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就像春天的溪流,表面平静却暗藏激流。

这一年,如果过渡得不好,中考很难有出色的发挥。可以这么说,有绝大多数的孩子中考成绩就是在初二定型的。

所以不想在初二早早被踢出局,那么下学期就得好好抓好下面四点,成绩才能悄悄拔尖!

第一步:预习是金钥匙,得先开锁才能进门。

数学、物理变难,再加上英语,这三座大山挡在前面,如果翻不过去就看不到前面的风景。

那要如何翻过这些山?

留出时间进行预习,不要说没时间,很多人就算有时间,也宁愿在写完作业后去玩手机。

当然,预习也要讲究方法,分享一个“三色笔预习法”给大家,挺好用的。

黑笔圈公式(比如v=s/t),先混个脸熟;

蓝笔标疑问(“加速度单位为啥是m/s²?”);

红笔画重点图(受力图、函数图像),上课时老师一讲到这儿,立马竖起耳朵。

坚持两周后,你会发现物理课也能像拆盲盒,每次听懂一个红笔标记,就像抽中隐藏款!

关键细节:

预习时间不必长,但一定要用心,那种草草的将课本看一遍就完事的,还不如不预习。还要注意弱科优先制,如果孩子物理弱,哪怕当天有语文考试,也要保证物理预习20分钟。

第二步:四大天王学科,逐个击破。

初二学科就像打游戏通关,数学物理是BOSS,英语语文是隐藏关卡。

这四大天王学科该怎么学?

1、语文可以用“碎片化摘抄法”:

早餐时听《人民日报》早间新闻,记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类高级表达;

上厕所翻《读者》,摘抄让人心头一颤的句子;

睡前十分钟,用手机录音功能自言自语:“今天学的《桃花源记》,其实像现代人的躺平梦……”

半年后你的作文能从38分飙到48分。

2、数学“好好预习,认真听课”是标配,课后刷题可以用“典中点”搭配“错题盲盒”。

把错题剪下来贴卡纸上,周末随机抽三题重做,全对奖励奶茶一杯。

3、英语,原版阅读抓起来,可以读《夏洛的网》、《小王子》中英对照版,边看边画玫瑰和狐狸,不知不觉记下“tame(驯养)”这种中考高频词。

4、物理重点是公式概念,这些若是搞不清楚,成绩很难好。

但很多学生就是记不住公式,怎么办?

试试把牛顿定律编成rap:“F等于ma,加速度快如马,你要是不听话,惯性让你摔趴下!”(配个响指节奏,亲测洗脑)



第三步:生地会考别轻敌,巧学才是王道。

初二下学期,在六月份有一个“生地会考”,俗考“小中考”,这个会考的成绩可是会影响中考录取结果的,一定要重视。

如果生地总是学不好,我来教你几招。

1、全家旅行学习法。

晚饭后全家围坐,用手机地图APP模拟旅游:“明天咱们去云贵高原,请问该带什么衣服?”(考察气候带)

2、阳台上种豆苗观察光合作用,孩子边浇水边背“叶绿体是能量站”。

3、“你画我猜法”:妈妈画个鸡腿形状,孩子喊“陕西省!”(地理老师说像跪俑的省份)。

把平时难背难啃的知识点融入到生活中去学,那你就会觉得很有意思,一下就记住了。而且很上头,当你生地拿双A的时候,你估计会得意地说:“我现在看天气预报,都能分析副热带高压了!”

另外,掌握一些做题技巧也很重要。

比如生物实验步骤,可以用“数字密码法”:“制作洋葱表皮切片=1擦2滴3撕4展5盖6染”(谐音:擦地撕展盖染,即擦地板时撕开画卷盖印章)。

地理大题活用“三W原则”:Where(位置)、What(特征)、Why(成因),比如分析长江汛期,先定位中下游(Where),再说夏季多雨(What),最后扯上梅雨和台风(Why)。

第四步:保持好心态也相当重要,感到压力大时就去跑跑跳跳。

初二孩子的心像绷紧的皮筋,用力过猛会断,完全放松又弹不起。同事家的女儿曾经压力大到啃指甲,孩子们的心态问题真的不能忽视。

减压方法千千万,下面这些建议可以借鉴一下。

1、15分钟充电法:作业每完成一科,允许孩子做喜欢的事,比如拼乐高、撸猫、甚至对着窗外发呆。

2、亲子暗号:和孩子约定,如果在房间挂出“勿扰”牌,家长就默默放杯热可可;如果挂“求救”牌,就来个拥抱不说教。

3、运作解压最有效,感到压力很大时,带着孩子去流一身汗,汗出了,心情也就舒畅很多了。

以上这四步,初二下学期抓好了,就能顺利渡过这个分水岭,成绩才能越来越好。

写在最后在话:

教育不是填鸭,而是点燃火把。当孩子在初二这场仗打得焦头烂额时,记住:60分家长刚刚好,不必每天营养餐精致摆盘,偶尔吃泡面看综艺,也是生活的诗意。

进步要“显微镜”,退步要“望远镜”。某次考试滑坡,不妨说:“走,带你去吃火锅!顺便聊聊是题太难了,还是小怪兽又作妖了?”

等到初三回头看,你会发现:那些咬着牙陪孩子预习的深夜,那些为了一道错题争得面红耳赤的清晨,那些在操场奔跑时扬起的校服衣角……都会变成成长路上,最闪闪发光的星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