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现场航拍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陕西文博单位迎来“开门红”,大量游客在陕西体验了“博物馆里的中国年”,汉阳陵博物院也因其新展“考古视野下的‘文景之治’印记展”成为热门打卡地。该展览以汉文帝霸陵最新考古研究成果为主要诠释对象,聚焦“文景之治”深邃的治国智慧与多彩的文化风貌。
作为“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及“2023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汉文帝霸陵的相关考古发现一直备受瞩目。在今年1月初,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一项重要考古成果:2021年12月至2024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组成汉陵考古队,对汉文帝霸陵陵园内的祔葬墓FM1进行发掘,出土“魏婴”玉印与“永巷之印”封泥等关键文物,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西汉帝陵制度发展演变积累了科学翔实的基础资料。
霸陵祔葬墓FM1位置
霸陵祔葬墓FM1位于汉文帝霸陵(江村大墓)与窦皇后陵之间,西距文帝陵约400米,东距窦皇后陵约300米,为带有一条墓道的竖穴土圹墓,平面呈甲字形,东西向,无封土。由墓道、墓道内外藏坑、墓室三部分组成,总长56.5米。
考古人员在外藏坑发现彩绘塑衣式陶女俑10件;着衣式彩绘骑马俑17件,部分陶俑配有铁剑、铜镞、铁戟等武器;明器木车马8辆,出土车軎、盖弓帽、达常、衡末、马衔镳、马络饰等车马小件。
祔葬墓FM1形制
墓室平面略呈方形,清理显示,木椁内又可以大致分出两处木结构厢式空间,漆木箱范围内出土钱币、陶仓、铜器残片、砺石、铜殳、铁器、琴轸等,另发现残留小席纹痕迹。此外,木椁中东部还发现漆器(皮)、陶仓、陶罐、塑衣式陶乐舞俑、侍女俑、铜器构件、玉器、印章、封泥等不同质地的文物3000余件(组)。木椁中部偏西处为木棺痕迹,因盗扰严重,墓主尸骨保存极差,仅有残碎的骨渣,葬式不详。值得注意的是,墓室中部出土“魏婴”玉印以及“永巷之印”封泥各1枚,为明确墓主信息提供了关键证据。
墓室内出土陶器
据项目负责人曹龙介绍,祔葬墓是指在同一个陵园或墓地内,与主要墓葬相邻或附属建造的墓葬。这些墓葬通常属于与主要墓葬主人有特殊关系的人,如亲属、配偶或其他重要人物。霸陵祔葬墓的发掘在西汉帝陵考古工作中尚属首次,该墓葬从规模和墓道内设立“外藏”的形制来看,其级别至少为列侯级。墓主“魏婴”本人尽管未见于文献记载,但从出土的“永巷之印”可知其与西汉后宫有着密切的联系,不排除其为汉文帝嫔妃的可能性。
从江村大墓到祔葬墓FM1,考古工作者以科学手段逐步还原了汉文帝时代的政治图景与社会风貌。这些发现为理解西汉帝陵制度、文明交融提供了关键实物证据。未来,随着更多对考古发现成果的研究,西汉王朝的神秘面纱或将进一步揭开。
图片来源:考古陕西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责 编 | 姜 琼
审 核 | 张建全
终 审 | 张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