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7日,日本首相石破茂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实现首次会谈,双方宣称“追求美日关系新黄金时代”,上演一出表面友好融洽的“外交秀”。
从会谈成果看,双方主要确认了美日关系的基本定位和合作共识,但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声明》的篇幅较拜登时期大幅缩减,调门也有所降低,仅重申了美日同盟作为“印太地区和平、安全与繁荣的基石”这一定位,主要涉及防务安全和经贸投资合作以及在“印太”地区的协调等三方面内容,总体沿袭了拜登时期的基本方针,并无新意。值得关注的是,在日方推动下,此次美日首脑会谈延续了遏华指向,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对中国妄加指责,并再度公然干涉台湾问题,预示了日本在特朗普新任期或将继续扮演助美遏华的“急先锋”角色。
在日方看来,这是一次“迟到”的会谈。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日方曾寻求尽快安排石破茂赴美与特朗普会谈,但遭到美方婉拒。拜登政府下台前否决了日本制铁对美国钢铁公司的收购案,更是给美日关系蒙上一层阴影。在特朗普再度执政后,石破茂成为继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之后,第二位到访白宫的外国领导人,这也被视为特朗普方面对日方的一种“补偿性安抚”。
实际上,直到与特朗普会面之前,日方心态都是忐忑不安,因为不知道特朗普会如何出牌,甚至担心特朗普会提出一系列强硬要求。从结果上看,此次会谈的气氛和结果超出日方预期,初步达到了日方所谋求的三大目标:一是建立首脑信任关系。从记者会上的互动来看,两人不吝溢美之词,石破茂似乎给特朗普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二是确认特朗普对日重视态度。特朗普作出一些重视日本和美日同盟的表态,对日本释放“安抚”信息。三是维持美方对日安全承诺。在《联合声明》中,双方重申了防务安全合作共识。特朗普称美国将利用威慑力来保护盟国,美方重申《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算是给日方服下了一颗“定心丸”。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日方可谓煞费苦心,事前做了大量“功课”。石破茂先是会见两名前首相菅义伟和岸田文雄请教同美方打交道的“经验”,并调出档案复盘当年安倍晋三与特朗普会谈时的对话场景,以求全面掌握特朗普的风格偏好。日媒透露,石破茂与外务省官员在周末闭关演练针对特朗普的“作战策略”,不仅通过改变石破茂的话术来投其所好,还精心准备了图文并茂的演示资料,向特朗普直观展示日本为美国经济所作贡献。石破茂还大打“安倍牌”来博取特朗普的好感,不仅为这次会谈重新起用了当年安倍见特朗普时的英文翻译,在会谈中还多次提及安倍来拉近同特朗普的关系。
为了讨得特朗普的认可,日方在会谈成果设计上也是“用心良苦”。石破茂宣布日本将对美投资额扩大到1万亿美元规模,增加进口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并邀请特朗普对日本进行访问。面对日方的全方位示好,特朗普也是“手下留情”,在这次会谈中没有明确向日方提出加征关税和增加防卫费用分摊等要求,让日方暂时松了一口气。
过去8年,美日关系经历了一段“蜜月期”。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得益于安倍晋三与特朗普的亲密私交,日本成为少数没受到“特朗普冲击”的盟友之一。拜登时期,日本成为美国推动遏华指向的“印太战略”的借重对象,同盟关系实现重大升级,日本也跻身为美国最为核心亲密的盟友之列。因此,面对誓言颠覆拜登政策的特朗普强势回归,失去安倍的日本尤显焦虑不安。
从此次石破访美情况看,日美关系在特朗普新任期实现平稳开局,但恐怕现在还不能对未来四年美日关系走向下定论。这次美日首脑会谈只是两国新政府间的一次初步试探,双方避实就虚,采取了回避矛盾分歧、优先争取共识的做法。此次围绕防务安全、经贸投资以及地区层面的合作共识并未超出迄今框架,未来能在多大程度上得以推进落实尚未可知。特朗普在与石破茂共同举行的记者会上也提到了对日贸易赤字问题,暗示如果不能实现贸易均衡将对日加征关税,尤其是在汽车领域。在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一案上,特朗普宣称双方就以“投资”取代“收购”达成共识,实则并未满足日方利益关切。
特朗普政府目前的政策优先方向是国内议题,对外主要关注乌克兰和中东等地缘热点问题,对日本重视程度有限。鉴于日本是美国主要贸易逆差国之一,并且拥有最大规模美国海外驻军,特朗普从其“美国优先”理念出发,未来势必会在经贸以及防卫费用分摊等问题上对日本提出高要价。目前看,特朗普政府对日本采取的更像是一种“先礼后兵”的策略。此外,特朗普政府对多边机制的态度以及地缘政治目标也与日本的利益诉求存在诸多内在矛盾。未来日美关系还可能受到中美关系以及地缘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特朗普第一任期时依赖首脑亲密互动维系的美日“蜜月”关系很难重现,拜登时期美日间相互借重倚靠的“铁杆”情谊也很难持续,未来美日关系将面临很大不确定性。(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