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问题,有时候很像人们在说神鬼故事,不能说人人都见过,但肯定人人都听说过。个人认为,民族问题的根源,本质上只有一个,就是你我之间分的太清楚了,群体与群体之间,一旦有泾渭分明的隔阂出现,自然也就容易因此产生龃龉了。



《封神2》自2025年春节上映以来,一如前作被不少争议所萦绕,包括颇为敏感的民族问题也再度成为争议集中点。至于说起《封神》剧组在选角时,到底有没有刻意调整演员的民族比例,这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了。毕竟,只要主创团队一口咬死用人唯贤,大家也没办法拿出实锤证据。但是,作为一部描述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国产电影,主创团队却启用了远超人口比例的少数民族演员,甚至外籍演员来担纲主要角色。这项安排属实不同寻常,本就有瓜田李下之嫌容易落人口实,更何况早在《封神1》上映时,电影选角导演巴音巴特回应质疑时脱口而出的“四等人”言论,更加坐实了有关猜测。



在社交平台上,有关民族问题的讨论从来算不上新鲜,只不过,正在上映的《封神2》提供了话题和热度。大家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时候,就基本都已经知道了,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同胞们大杂居小聚居。因为“小聚居”的存在,全国各地的汉族同学们在生活里最先接触到的少数民族,肯定是因地而异的。从个人经验而言,最先知道的少民是回族。对于回族的看法,大家的基本认知就是不吃猪肉,有些虔诚的信徒甚至不允许其他人当面提起猪字。这种食物上的禁忌,确实划出了一条民族界限,但对于不信教的汉人确实难以理解,所以在我们当地的民间传说里,对于回族不吃的猪、狗、驴的原因解释为涉及民族起源。



饮食上的差异,其实还是好调和的,毕竟汉族人在用餐方面选择空间大。内心第一次产生民族问题的波澜,是得知回族同学们中考、高考中都可以享受加分待遇,后来还知道少数民族享受的优待还包括考公,乃至真金白银的补贴。确实有一段时间很困惑,理解不了这些少民优待政策,毕竟在没有太大区别的人与人之间,仅仅因为户口本上一个少民身份,就平白无故比你少走很多弯路,这上哪说理去?到新疆上大学之后,作为河北高考生,发现了一件更令人窒息的事:新疆使用的高考卷比河北难度低,但高考分数线远低于河北,而且新疆少民的加分可以高达50分!



在新疆上大学时,遇到很多维族、哈族等少数民族同学,在外貌上和我们内地人有明显的差异。上学不久,就发现了一个现实:同学之间的小圈子是以母语来分的,维族同学和维族组,新疆的汉族、回族和内地同学们组。大家就是这样,同处一片时空下,却相敬如宾,井水不犯河水。有一次,我偶然走到了大学所在城市的城乡结合部,看到了少数民族同胞聚居的村子,外墙上涂鸦了硕大的阿拉伯字母,一瞬间恍如身处央视新闻里播报的阿拉伯世界,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我和新疆的少民同胞们在外貌、观念上的相似度,可能还不如我同韩国、日本这些外国人来得高。



后来,临近毕业的时候,有社团搞传统诗词活动,当时有个维族面孔的小姑娘介绍活动的时候,喊道“这是我们的国学啊”。讲真,我甚至有几分感动。我毕业后就离开了新疆,新疆大地上的叙事大都是听来的,只能说陈全国书记在任的时候,新疆在拆除民族之间的藩篱、促进民族融合工作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个人感觉,民族问题的解决可以很简单,减少差异叙事,强到共同话题就可以了。如果有人非要强调差异,那他肯定就是民族矛盾的麻烦制造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