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采集药的回应,真是无话可说。是的,就这四个字,无话可说。
而郑民华医生也早早注销了自己的微博,他提前退出了这次被广泛引起的争议。
他只是在不合适的时间,提出了一个问题。
而现在根据目前的回应来看,郑民华医生犯了“主观性”的错误。“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这些都是主观性的判断,郑民华医生不了解仿制药行业,出现了“价格等于质量”的认识误区。
总之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三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这挺好的,便宜又好用。
集采药也完全没有问题啊,放心用。
郑医生也闭嘴了,网民一拥而上,嘲讽郑医生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尽管挺为郑医生感到不值,但是一个好问题的提出,比更多完美的回应却更有意义,因为他让社会各界更多的人开始关注集采药这件事情,很多一线的医生,也会根据自己的实践,来重新审视各类集采药。
我也承认,的确不应该把集采药一棍子打死,要做更多的一致性实验,看集采药的药效到底跟原研药有什么不同,而这个工作应该是持续性的,这样才能够保证人们的用药安全。
而科普工作也应该推进,需要来自更多的一线医生,研究人员,对于集采药的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进行定量的计算,得出准确的结论。
既然现在数据不充分,没有办法得出科学性的结论,那么就让这个数据工程持续下去。
从我个人,我依然十分尊重并相信郑医生的表达。因为他没有说谎的理由。可能我是错的,我出现了主观错误,因为我选择了另一种声音。
正如很多人相信中医一样,很多中药也没有经过双盲实验,你给他讲现代医学的评判标准,但是信奉者却觉得,我们自己有一套理论,无须外证,只能自证,之所以现在中医还没有完全被现代医学所接受,是因为现代科学进展太慢所致。
可能吧,这也是一种解释。
但是说辞是一回事,买什么药给自己吃是另外一回事。身体是诚实的。
有一个很好的措施,就是让相信原研药的人去购买原研药,让相信集采药的人去使用集采药,让信中医的人,去用中药。这样不失为一种更多元且尊重人性的方式。
你觉得好,你就去用,好好用,这样有什么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