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铁路人,我写铁路人。铁路和我的生活紧密相连,铁路上的人和事总是让我觉得很亲切、很感动。”作为一名铁路工作者,马生明希望把铁路人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2019年,刚大学毕业的马生明满怀憧憬来到铁路工作,成为青藏铁路的众多守护者之一。入职后,他努力学习信号机理论、练习转辙机检修、钻研轨道电路原理,很快便通过定职考试,成为一名正式的铁路信号工。
铁路信号设备作为列车的“眼睛”,为列车指明运行方向,并通过转辙机转换道岔位置,使列车能够从一条轨道转换到另一条轨道,在保障列车运行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生明和师傅主要负责拉林铁路、拉日铁路等信号设备的日常维护及故障处理工作。
冬天的高原,气候凛冽,冷风吹得人睁不开眼。马生明和师傅穿着厚厚的棉服,拎着沉甸甸的检修工具,开展室外设备巡视作业,通过瞭望线路上的信号设备,查看信号机械室道岔缺口等关键设备数据变化,确保铁路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在工作的过程中,我逐渐了解这条‘天路’对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作用,领悟到铁路背后所承载的责任和使命。每每想到这些确保铁路运输畅通、护送旅客安全到达目的地的铁路人,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马生明说。
这些铁路人,不仅守护着万千旅客的诗和远方,更见证着铁路的辉煌与变迁。在工作之余,马生明开始深入了解青藏铁路,去细致观察铁道旁的风景,去记录“天路”上的动人故事。
日前,马生明的一篇题为《雅鲁藏布江的“小陀螺”》的稿件一经发出,让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拉萨基础设施段桑日综合维修车间的青年工程师陈建刚在150人的车间受到人人称赞。
2024年,马生明在不同报纸、新媒体平台发表了百余篇稿件:第一篇现场短新闻《高原铁路“守隧人”的春运密码》在新华网刊登发表,《在“离天最近的地方”扫雪除冰》在光明日报刊登发表,《冰雪中的“铁路娃”》被央视新闻采用……拉林铁路守桥人、守隧人、空中调音师等铁路背后的人与故事,经过马生明这位铁路“新闻官”的笔,相继从幕后走向前台,他们的故事被媒体广泛报道。
“每一次采访,都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写作对我来说,已经不再仅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表达,一种情感的寄托。新的一年,我将会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关于铁路上的精彩故事。”马生明说。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