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的今天——2001年2月7日,国务院审议青藏铁路建设方案,这是青藏铁路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青藏铁路曾先后任命过三位总体设计师,庄心丹是青藏铁路的首任总体设计师,擂响了神奇“天路”建设的序曲。

庄心丹能够担任青藏铁路首位总体设计师,绝非偶然。

1937年,正值国家风雨飘摇之际,庄心丹以优异的成绩从浙江之江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怀揣着满腔热忱与崇高理想,毅然投身于滇缅铁路这一国际通道以及云南、四川、上海等地机场的建设中。他穿梭于崇山峻岭,顶着烈日,迎着风雨,每一处施工现场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足迹与辛勤的汗水。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庄心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西北铁路建设添砖加瓦。在宝成线、包兰线、兰新线等西北地区一系列重要铁路干线的建设中,他勇挑重担,担任技术骨干,以非凡的智慧与无尽的汗水,浇灌出一条条穿越崇山峻岭、连接东西南北的“钢铁巨龙”。从红水线与乌鞘岭线的方案比选,到铁路经过兰州市区时的复杂选线考量,每一项工作都凝聚了他的心血与智慧,不仅极大地锻炼了他的专业技术能力,更让他对铁路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1956年4月,庄心丹(左三)和同事
在新疆阿拉山口勘测

来源丨新民晚报

出于对改善西藏交通条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与社会进步等多重深远影响的考量,1957年至1961年,庄心丹担任青藏铁路总体设计师,带领一支仅有11人的勘测小队,踏上了青藏高原那片神秘而辽阔的土地。

无数困难接踵而至——高原反应如影随形,让人呼吸困难,头痛欲裂;水资源稀缺,却常常需要在干旱的荒漠中跋涉;寒冷更是无孔不入,刺骨的寒风如同利刃,切割着每一寸裸露在外的肌肤。

为了应对那种极端环境,勘测小队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约法三章”:谁也不准洗脸,每人每天只分配一小杯生活用水,其余用于煮饭。每一口水、每一粒粮,都被精心计量,合理分配,以确保日常生计得以维系。



庄心丹勘测青藏线时写下的《青藏行》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在庄心丹的坚毅领导、精心策划与周密部署下,这支勘测小队克服重重难关,圆满完成了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初测和定测工作。在勘测过程中,庄心丹敏锐地发现了青藏高原冻土的特性,认识到冻土是这片土地的生命线,他提出了“保护冻土而不要破坏冻土”的设计原则,这个超前而富有远见的理念为青藏铁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庄心丹如同高原上坚韧不拔的格桑花,他将自己完全融入了青藏铁路的规划与设计中。每个细节,每段线路,都凝聚了他的心血与智慧。然而,他从不言及自己的付出,更未曾想过要借此换取任何荣誉或回报。直到2003年春节,时任国家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到他家拜年时,才惊讶地发现,这位低调的工程师竟是青藏铁路的首任总体设计师。

如今,青藏铁路已经成为连接西藏与各地的重要交通纽带,它不仅缩短了空间上的距离,更让西藏与各地人民的心更加紧密相连。

参考文献:

[1]路雪. 青藏铁路的三次上马[J].新西部,2006(7):24.

[2]情系青藏铁路的几代勘测设计者[n].新民晚报,2006-6-20.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